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加拿大.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加拿大. Show all posts

Sunday, 22 November 2020

生活雜記

很久沒有寫BLOG了,我發現心情愈好,就愈不想寫。

之前上載很多文章,內容都是負面到極,是時候加入一些正能量。

幾個月下來,生活發生了大變化。

我從單身變成已婚,對象是INFP的Natural Partner,即是ENFJ。ENFJ和INFP價值觀相同,但又完全補足了INFP的弱點:內向和懶散。ENFJ 情商高,擅於和人交際,加上喜愛行動,我只要提出一個想法,他便會自動整合各種資源執行下去。

原本三月收到Offer的公司在六月時跟我說取消招聘計劃,Agent叫我靜侯再靜侯,我采佢都傻,好明顯是Hea我,所以後來在網上找到Department Head的聯絡方式,就直接打去問,佢說This year is too unusual and our plan is still uncertain. I cannot guarantee you anything. 得,明哂,即係叫你搵過第二份。

但因為疫情關係,好多公司都裁員,合適的工作本來就不多,就算有都遠在Great Toronto Area,我又沒有開車,如果要轉公共交通工具上去,又係要一個半鐘,同之前份工真係無咩分別,誰叫我住市中心,所以我一直都不覺得有什麼心水選擇,好彩香港那邊有朋友介紹Freelance工作,剛好又是我有興趣做的,才不至於浪費時間。

不過,在八月初的一天,我突然收到一封來自某大銀行HR的電郵,問我Expected Salary是多少,我都幾乎忘記自己曾經申請過這份工作,最初只是看職務和自己的技能有一點相關,所以隨便報,想不到他們對我有興趣。

結果經過一輪面試,最後成功被錄取,九月入職,薪金還比之前高,在總部Headquarter上班,只需步行二十分鐘便到達公司,踏單車的話只需十分鐘,慳回很多交通費,現在還一直Work from home直至另行通知,終於以後不用早出晚歸了,儲到的錢和賺到的時間都比以前多,下班後還可以上自己有興趣的Online course,見識到真正的Work Life Balance。

新公司的人都很正常,而且Professional 很多,簡直從地獄回到了天堂。

老公叫我欣賞一下自己的進步:從住在香港劏房做著沒前途的文職,再到加拿大捱面包半工讀,再到無薪水實習,畢業後做著最低工資的臨時工,再到正式Full time工作(雖然是一家爛公司),最後回到市中心的跨國企業上班,Double the salary,已經超越了起點很多。

如果我還在香港,一定沒法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所以我決定不回去了。

Hong Kong is not a forgiving city,如果你不是有錢人家,沒有人脈和資源,當你過了某個年紀,很多機會便與你無緣。但美加不同,年紀背景都不是問題,只要你有能力,就可以向上流,我突然理解所謂「美國夢」是怎樣的一回事。雖然美國社會有很多問題,有很多人質疑美國夢還是否存在,但是對比起亞洲地區,美加的資源仍然相對佔多,即使你過了某個年紀,甚至只是新移民,拖家帶口來到這片新大陸,只要有心,隨時可以回到學校讀書,而且還有政府資助,讀完出來要找一份糊口的工作還是不難。

當然,最好要提升英語能力,你說話可以帶口音,但不能夠不流利,只要過了這一關,前面便有很多大門為你打開。

Saturday, 25 July 2020

高情境文化和低情境文化

剛來到這邊讀書時,和中國同學聊天,大家一致發現和當地人溝通時,他們傾向對於一件簡單無比的小事,也會解釋上半個鐘,他們說話不跳邏輯,事情發展從A-->B-->C-->D-->E都交代得很清楚,反而我們溝通時喜歡從A直接跳到C再到E。

有次上Youtube看TVB的Big Boys Club,見到美國ABC歐陽靖(MC Jin)主持節目,也發現對比起其他香港土生土長主持人的說話方式,好明顯他比較執著於描述事情的細節,令觀眾聽起來有長篇大論的感覺,連拍檔也禁不住要打斷他。

然而,當我跟加拿大人聊天,反而被人認為我說話過於精簡,不作任何補充,他們沒法知道我背後的意思,也沒法搭上話。

這個情況一直持續了兩三年,後來我才發現,因為加拿大是一個低情境文化的國家,而東亞地區則屬於高情境文化,當人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時,所要表達的訊息量也有所不同。

在高情境文化地區,人和人溝通非常仰賴共同文化背景,彼此有著高度相同的經驗和期望,你可以長話短說,言簡意賅,因為你的訊息與情境的相關度非常高,只要對方在那個地方生活多年,就能在極短時間掌握到你的意思。

在低情境文化國家,個體在思想上,價值觀上的差異性非常大,每個人的生活經驗和背景都可能非常獨特,你無法假設自己表達的事物一定能被對方理解,所以必須加以描述細節,清楚表達當中的邏輯關係,才能讓別人明白。換言之,當你在這些國家生活的時候,表達變得非常重要,因為每個人也不了解你的背景,你有責任去陳述和解釋自己的觀點。暗示、旁敲側擊和話裡有話都是很不得要領的溝通方法,只會製造更多誤會。

總結下來,凡是歷史悠久的國家或民族,包括東亞(中日韓)、中東、巴西、俄羅斯、非洲、希臘和意大利等族群多元性較低的地方,都屬於高情境文化(High Context Culture),至於新大陸,英美澳加等充斥著不同新移民族群的地方則屬於低情境文化(Low Context Culture)。

一個文化的情境度是相對的,當中有一個光譜/維度,所謂高情境文化與低情境文化都是不同文化間彼此相對而言。希臘對於美國是高情境文化,對於中國則是低情境文化。

如果你在一家跨國公司工作,裡面有不同國藉的同事,那麼最好使用低情境文化的溝通方式。

融入? 不融入?

新移民有兩種,一種很嚮往當地生活和文化,另一種則只是為了逃難,很大機會拿完護照就回原居地繼續賺錢,又或者等子女入大學之後便會回亞洲退休。

前者可能很渴望融入社會,後者則處於非常尷尬的位置,不融入的話,即是上下班都是跟中國人一起,或者白天在西人公司上班,下班或放假還是跟華人圈來往,一有空便回自己鄉下。

很多華人平時都是關心中港台新聞為主,對加拿大的新聞,歷史和文化一無所知,所以和本地人也聊不上什麼話。

有一段日子,我在想融入是一種怎樣的概念?

抹掉自己的文化背景?把自己裝扮成加拿大人?

我不是在這邊土生土長,所以覺得加拿大的事物很陌生,也沒有太大歸屬感,所以也沒有動力讓自己歸化為加拿大人。

所謂加拿大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概念,其實也是很模糊。

即使你手中拿著加拿大護照,但很可能從來都在香港長大讀書工作,從來沒有回來過。

也有可能只是有著楓葉卡,但已經在加拿大生活超過廿多年。

加拿大由各個國家的人組成,其實就像是雜果沙律,雖然底色仍然是以盎格魯白人文化為主導。

作為一個香港人,如果要跟一大堆聯合國般的移民相處,問題就來了。

你不熟悉對方的國家,不可以亂開玩笑,不可以假設別人某句說話背後的意思接著亂給反應。就算對方都是來自香港,他也有可能是新移民,也有可能是老移民,思想上可西可中。

那怎麼辦?

你們的唯一Common ground就是Canadian rules

你選擇融入,不是因為你要忘記自己的根,而是因為只有融入才能跟各色各樣的人相處,這是唯一大家可以跟從的規則,在這種情況下,你不能過份強調自己的語言和文化,也無法猜測別人的背景,反而只可說一些中立又可以讓大家討論的話題:加拿大的事物。

於是,融入變成一種生活的手段,你無需真心喜愛這個地方,但要了解這個地方的一切。

Friday, 12 June 2020

網上發問

如果在加拿大有問題要請教,一般都喜歡上大陸人的論壇發問,從幾年前已經是這樣。

雖然近年來臉書多了很多香港移民Group,但我發覺很多香港人,尤其是老移民那班,很喜歡落井下石,為了一些無聊事嘲笑別人的問題不值得問,批評對方無知,不懂去Google,但自己有問題的時候又會寫出來,期望別人幫自己,完全雙重標準。

試過有人問一些領取失業保險的問題,一位老移民不是提供答案,而是直接在下面留言兩次說自己在同一間公司做了二十年都沒有被炒過,你們都是無用的廢物。

坦白說,加拿大公司比香港公司更容易Lay off,因為Restructure而炒掉整個部門的事常有所聞,穩陣如政府也會Lay off一整Team人,與個人能力沒太大關係,我認識一位柬埔寨朋友在銀行IT部門工作,年薪十多萬加紙,一樣要執包袱走人,難道他也是廢物?更何況現在因為武漢肺炎疫情,全國幾乎有25%的人都在領救濟,別人失業又有什麼特別?

我不知道他沒有被炒是因為他職位太低,炒不炒都不會幫到公司節省幾多成本,還是想暗示自己能力強。但你在一個明明是移民互助的討論區裡面公開侮辱他人,一是平時太無聊沒事做,一是心理不平衡,自卑到必須要靠貶底一個陌生人才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

令人更驚訝的是,當我點進去她的臉書一看,發現她竟然是一個有孫仔孫女的阿嫲級人物,臉上還掛著慈祥的笑容,我原本還以為對方是一個無所事事的麻甩佬。

一個如此負面,心地差,惡毒的老人,到底會傳遞一套怎樣的價值觀給後輩呢?我真的不敢想像。

我曾經以為這些人只是個別例子,但群組裡面出現愈來愈多所謂Internet troll,台灣中譯為網上酸民,大陸譯作杠精,反正我不知道在香港叫這些人作什麼,往往酸民的出現,總會令討論變質,充滿無謂的衝突。

我不介意理性討論,但去到人身攻擊,就是離題,浪費大家時間了。

奇怪的是,當我在大陸人建設的微信群或網站發問,情況大大不同。

不知道是不是我幸運,我從沒見過有不相干的留言,也很少見到有謾罵的情況,大家都是熱心提供資訊,各種關心 ,甚至有人寫千字文分享經驗,即使意見不同,也很少有惡意攻擊。他們吵起來的話,一般與政治話題有關。如果有人在群裡面說話尖酸刻薄,很快便會被群主踢出去。

有時我會想,香港人常常批評大陸人如何如何,但其實自己的質素也沒有高到哪裡去,垃圾是不非國藉背景的。

Monday, 8 June 2020

習慣跟「鬼佬」工作?

早兩日,有一個不熟的香港朋友的朋友準備移民,在臉書問我在加拿大找工作會不會很難,我說不一定,要看人,主要是當地人不想跟一些沒有本地工作經驗的人共事,因為他們覺得不了解我們的文化,不知道怎跟我們溝通。但如果他們覺得你相處得來,也會考慮請你。

她跟我說,那沒什麼啊,我在香港已經習慣跟「鬼佬」工作,而且自己思想很西化,所以應該不會有適應問題。

我問她,你為什麼覺得自己西化?

她說:因為我喜歡看英美劇,另外我的上司是法國人跟巴西人,一開始我們沒什麼好聊,但後來慢慢混熟了,大家在上班時已經無所不談,所以應該OK。

我聽完沒回應太多,只感覺她可能不太了解我所說的相處問題是什麼。

一)首先,鬼佬有很多種,你不可以假設全世界「鬼佬」都是同一種文化背景。法國人來自歐洲,歐洲文化又不同於美洲文化,而歐洲本身又有很多國家,我不敢說意大利人和法國人的文化是一樣的。另外巴西人是南美人,南美文化跟北美文化根本不一樣。你懂得跟法國人和巴西人相處,不代表你懂得跟美加本地人相處。

所謂習慣跟「鬼佬」共事,其實是一個非常簡化的描述,你在香港遇到的老外,能代表全世界的老外?

我在香港第一份工作也有跟幾個澳洲人做同事,大家充其量只是交代工作細節,不代表我了解澳洲文化。

二)第二,西方人來到亞洲工作,是人家適應我們,即使他們心裡未必看得起黃種人,也知道要調整思想,學懂閱讀我們的文化符號。例如在北美,在社交場合中主動跟人聊天是一種禮儀,但在亞洲則是個人選擇,安靜的人是不會被批評,被批評的只有損害大家利益的人,英美人會了解到亞洲人內向被動並非沒有自信,只是文化差異,他們也會花一點時間學習跟本地職員相處,例如多點詢問對方意見,而不是期望他們主動溝通,或者故意把英語說得慢一點,好讓大家明白。

換到亞洲人移民來北美,則是另一回事。

事關本地人是不會適應你的思維,而是你去適應他們的做事方式。

如果你在社交場合默不作聲,不表達想法,對答都是一至兩個單詞,大家不會因為你的母語不是英文而對你特別包容,你聽不懂、說得慢是你的事,他們只會覺得你冷漠無禮,也不知道該如何跟你溝通,然後失去耐性,不再跟你聊天,以後公司有什麼活動,大伙兒出去吃午飯時也不會叫上你。這裡不是集體主義社會,沒有那種一定要考慮在場所有人的感受才算大方得體的觀念,也沒有人覺得丟下誰是不禮貌的行為。從你選擇不加入團體開始,大家便假設你不希望跟其他人社交,再說,誰也沒有責任去照顧一個慢熱的人。

此外,本地人也會有一個基本假設,你不表達=你不在乎=他們可以依自己想法行事=不用顧及你,除非你主動提出異議,否則沒有人會猜度你的想法,你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都要主動講。比如說,經理要排工作更表,不要期望他會公平的分配工作時數,當人人都爭取,而你不開聲,很自然你會被分配到最少的工時,沉默者總是最先被犧牲,這邊不單行叢林法則,而且還是光明正大地行,沒有人覺得有不妥,即使覺得不妥,也沒有人會出聲。

假如剛好遇到一個非常照顧集體的管理層,那真的是你幸運,但請不要覺得理所當然,只是他個性比較Caring而已。這裡沒有什麼Social norm,人人做法不同,只看你個人能否接受。在香港大家覺得很難看的做法,在這邊可以是Nobody cares,而且難不難看,只是由個別文化的角度出發去判斷,但又有多少人在意你華人那套呢?

這些Canadian/American workplace culture的潛規則,不是你追看多少套Netflix美劇就會了解到。

正如我們也不會因為多看幾套台劇就知道在台灣工作時要注意什麼。影視作品始終是影視作品,不反映社會的全部。

三)很多前往香港工作的洋人(那些從東歐來賣藝乞食的不算),尤其是跨國公司外派到亞洲的Expat,名校畢業是基本,自身擁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即使態度再傲慢,智商也有一定保證,很少說一些毫無邏輯的話。

就算只是在本地中小學當Native English Teacher,也要有大學畢業的資格並且有兩年英語教學經驗,很少只有高中畢業就來到香港工作,加上這群人跟香港一般階層在生活上沒有太多交集,在家長面前也是一副人模人樣(你們是他的米飯班主),所以大家很少見到真正低質的洋人。

至於華人來到英美澳加,加入當地中小企公司打工,甚至是做藍領工作後,會遇到什麼樣的本地人便很難講。

若你是在跨國公司內部Transfer去外國分行上班,水平式橫向移動,階級不用向下流,也許有較高機會接觸到有教養的洋人,但記住,只是較高機會而已。

四)撇除Expat 不講,還有一種鬼佬會出現在亞洲,就是真正熱愛東方文化的老外,會操流利普通話或廣東話,喜歡研究漢學,他們選擇和亞洲人結婚,希望在亞洲終老,這些人很自然地融入當地社群,用東方思維生活,你們之間不會有太大的文化差異問題,然而,這群人終究只是少數,我不會把他們歸類為典型鬼佬。要明白,懂得和他們相處,並不等於懂得和他們國家的同鄉相處。

寫到這裡,我不是說因為大家會遇上這些問題,便不應該移民,我只是想把我看到的現實寫出來。

我相信一個地方如果是適合自己的,所有困難都只是暫時性,早晚會被克服,祝這位朋友好運。

Tuesday, 2 June 2020

文化觀察

香港與加拿大的文化差異極大,如果要在這邊生存,不想冒犯別人,必須要注意以下事項:

一)切勿亂開玩笑

香港以華人文化為主導,華人文化又屬於高情境文化,有很多笑話只有我們自己才明白,大家喜歡開玩笑去增進感情,見怪不怪,無傷大雅,但在多元文化的加拿大,這種做法將會為你帶來麻煩,一來其他種族的人不一定了解你的笑話,二來很多人自尊心比較重,對陌生人的信任度不高,你在香港和親朋好友/同輩之間的溝通方式,不一定適用在這邊,當你以為大家的關係已經足夠好,可以隨便開玩笑,殊不知對方根本不接受這一套,分分鐘生氣到絕交不聯絡也是常有的事。

所謂多元文化,實際上代表了你不能隨便亂說話。儘管北美有公領域的言論自由,你罵政府不會被追究,但在私領域裡你必須小心言行,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比起在單一文化的中國語境裡更為複雜,要有相當的文化敏感意識。

最保險的做法是只說事實,不說觀點,不說感受。

二)小心被指控種族歧視

另外廣東話裡面也有很多帶有歧視性的字眼,例如鬼佬,阿差,竹昇仔,印度佬,黑鬼,兩個本土香港人交流時可能都未必認為這些稱呼有任何惡意,整個討論可以很中性,但是當你和加拿大的華人聊天時,即使對方說廣東話,也不一定接受你用這些字眼去稱呼其他種族的人,尤其是自小在這邊長大的華人二代,或者思想上已經西化了的香港老移民,他們很可能對你的用字感到不適。或者我應該這樣說,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不想得罪人,最政治正確的做法還是保持用字中立。

三)千萬不要做伸手黨

你可能會說,這很正常啊,我們香港人一向處事很獨立,很多事都是自己搞惦。

但以我觀察,香港人在工作上獨立,但在生活方面和其他人的關係非常密切,朋友親戚之間常常在小事上互相幫忙,很多認識不久的人願意對你贈言幾句,或者對你提出幫助也是很常見的事,久而久之,大家不害怕向陌生人求助,而對方又真的毫不介意給你一定程度的指引和資源,所以其實香港社會並非如我們想像中冷漠。

但加拿大,特別是多倫多,很多人都是非常斤斤計較,如果你從對方想得到一些資訊(利益),最好自己也有一些資訊在手,以便交換。

假如對方幫了你一個忙,你千萬要說一些話感謝他人,甚至作出其他方式的回報,不要以為人家和你熟,便大安旨意。

否則一次兩次之後,對方便很可能不會再理你。

在這裡表示自己的Sense of gratefulness 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即使有些事情在你眼中只是一個小小的幫忙也好(用你自己的文化觀點為標準),在別人的角度可能也是天大的事,你不能理所當然地認為別人一定有義務要答你問題,或者提供協助,所以你最好有心理準備別人不一定會答應你的請求。

另外,去問別人問題之前,最好自己先做好功課,不要問一些明明上網也能找到答案的事情,浪費他人時間,加拿大人對伸手黨的反應比起香港人激烈十倍,即使大家已經相識一定時間,對方也不一定願意幫一個在你眼中的小忙,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表現出獨立的處事方式,不依賴他人,是一種禮貌,與華人文化中的入屋叫人一樣重要。

四)不要以為自己比中國人優越

在不少本地人眼中,香港人和中國人都是華人,甚至只是亞洲人,黃種人,中日韓台越南大馬新加坡都是同一個圈子的人。

如果有老外分得清楚,也只是他見識多。

很多香港人以為中國學生不留下來是因為英文不夠好,其實不一定,他們有很多人英文說得非常流利,而中國卻能給他們更好的事業發展平台,人脈資源都不用從新累積,加上沒有很留戀西方文化,所以連PR卡也不要。

以大香港主義的心態把優越感建立在其他華人身上,只會顯得自己思想狹窄。

Thursday, 28 May 2020

住加拿大的好處

雖然我成日唱衰加拿大,但係我諗都要講下住呢邊既好處,特別是精神上果種。

一)尊重女性

在香港,女生只要穿得清涼一點,已經引來很多狗公觀看,有些更希望你走光,這邊無論你穿得多少布,隔離的男人都不會大驚小怪,亦不會眼甘甘望著你,一來已經司空見慣,二來也怕被告性騷擾。

由於學校教育,男性約會女性時,很少強迫你和他進行親密行為,一定要你親口Say yes 才會有下一步,否則很大機會被人告性侵,更極端的例子甚至有男生用手機錄下女生的聲音,確保得到她的Consent才敢脫對方衣服,所以,日本電影裡那種「壁噹」的浪漫想像,韓劇裡那種半推半就的強吻,很少會在這邊發生,想也別想。女生不會認為這叫霸氣,然後心心眼,她只會覺得你不懂尊重人。

就算在美國電影<格雷的五十道陰影>裡,假如女主角不願意簽同意書,男主角也不能跟她玩SM遊戲。

(當然如果那個男人本身有犯罪意圖,並非正式追求,則另作別論)

另外女生也不會到了三十歲便被標籤為剩女,他們不會用婚姻狀況來定義一個人的價值。

大家不會把結婚生子當成人生唯一目標,三十歲打後還出去讀書進修,轉換行業的人多的是,就算是女性,也不會為了嫁得出而放棄自己想追求的事業。男友的好朋友P君,和他女友同居了五年,那個女生在投資銀行工作得非常出色,但發現自己的興趣並不在金融業,而是時裝設計,於是想開展自己的時裝事業,毅然在三十多歲時前往Stanford讀MBA,兩個人雖然要談遠距離戀愛,但仍然互相支持,男方不會說因為沒有安全感,所以要綑綁女朋友,不讓她追求自己的理想,也沒有催促結婚。

我把這個故事告訴給香港友人,他們第一個反應是,那個男生一定是想趁著女友出去讀書然後搞三搞四,或者直接評價女生很自私,丟下男友一個在加拿大。

有時看看討論區,也發現很多香港人都不能忍受另一邊去外地工作,希望時刻都跟對方在一起。

我不明白他們為什麼總是脫離不到這種狹窄的思考模式,為什麼覺得在一段關係裡必須要佔有?兩個人不結婚不住一起就一定是不夠喜歡對方?支持對方實現理想難道不是愛?

二)不會認為有錢就了不起

在香港,只要你有錢,當上了什麼尊貴客戶,對方的態度就會完全不同。

在北美,如果你擺出一副「我是客人,我有錢」去要求對方為自己最好的服務,對方只會覺得你不可理喻,分分鐘直接反你枱。北美人很重視自尊,認為錢不能買起自己,他們不會認為顧客永遠是對的。如果客人態度太離譜,他們也不會默默忍受,一定會反擊,不做你生意,所以不論貧富,他們對你的態度一律平等,他們可以為了利益向你諂媚,但隨時也可以變臉收回一切。

我想起很久之前有一單關於台灣長榮航空有惡劣客人的新聞,話說有一個體重二百磅的美國胖子乘搭長榮客機到泰國,中途說自己要上廁所大便,強迫台藉女空姐替自己擦屁股,而且還是慣犯,如此惡劣的行為恐怕只有亞洲的航空公司才會忍受,換了是北美公司,他肯定會被白人空姐大媽吆喝,被黑人空少拉回座位,再被列入永久黑名單。

首先不少北美企業有工會,他們很保障員工,不容許公司為了賺一張機票錢,而強逼僱員忍受沒有尊嚴的工作條件。另外就這邊文化而言,每個人都要對自己負責,盡能力照顧好自己,所有空服員只會按章工作,不會因為你是客人就答應你提出的所有要求,所以新聞中的白人胖子並不會有任何作惡機會。

三)幸福的定義

他們認為人生最大的幸福不是賺多少錢,而是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去做。

與人聊天時,如果你說很喜歡自己的工作,即使薪金不多,也沒有人會看不起你,Enjoy what you are doing是一種比較政治正確的說法。

但如果你Show off 擺顯說自己上班賺很多錢,不單不會被大家羨慕,而且會被人覺得你庸俗,很可能馬上轉移話題。他們不是妒忌你,而是真的覺得你很Outdated,當人人都在談論自我實現,而你卻停留在滿足生理層次的階段。

在一個特別的場合,例如大家都是金融圈,地產圈,搞投資,做生意,你談論今年賺了多少利潤,買了哪裡的房子,無所不用其極地Pea-cocking,或者有其社交意義,但如果只是新認識一個人,對方真的不會因為你穿什麼牌子的衣物,開什麼車,住怎樣的地區而對你另眼相看。

這裡很平等,平等到你炫耀任何物質都是Nobody cares。

四) 女生玩運動很平常,特別是踢足球

加拿大有相對濃厚的運動風氣,很多人上班前後健身,去公園跑步和玩飛碟,甚至有女生會和男生一起踢足球,而不會覺得尷尬。

我記得在香港,可能圈子問題,就算讀女校畢業都好,要找一個會玩運動的女性很不容易,很多女生的話題都是化妝,購物,男人,食High tea,明星八卦,姊妹是非,加上自己份工,以及家庭瑣事,而她們會參與的運動,都是行下山,打羽毛球,間中會跑跑步,連游泳也不多,你問她們有沒有興趣踢足球,她們都會覺得很奇怪,認為這是男人的運動,你怎麼會有興趣?而有男性朋友邀請我去跟他的兄弟一起踢波,他們也會對我諸多避忌,害怕和我發生肢體碰撞,怕人說閒話,或者有非禮之嫌疑,顯得處處禮讓,與其踢得不那麼痛快,我最後還是跟一些Tom boy女生踢。

但在這邊,女生似乎被當成是男人看,沒有男人會因為你是女生而遷就你,大家踢就踢,因為爭足球而令你跌倒也不會有人當成是一回事,因為是你自己選擇參與,男生不會特別照顧你,如果你技不如人,還會覺得你累人累物,勸你不要踢,或者提升技術後才再來,反正他們很討厭豬隊友,在社交上抱持「無友不如己者」的心態。

現在我路過樓下公園,都能看到女生在踢足球,總是心想,如果這發生在香港便好了。

Thursday, 21 May 2020

多倫多的Mean人(二)

在外國大城市生活的人對彼此的信任度都不高,直情可以說低於香港很多。

有時發生一件事,對方第一步不是先跟你溝通,去澄清中間可能有什麼誤會,而是不加思索地用最壞的角度去解讀你的行為,然後用最誇張的方法去攻擊對方。

事件一)

試過有一排我發高燒,咳到係辦公室人人都聽到,每一分鐘我都咳一次,我於是同老板請假,但因為氣管發炎,咳左兩星期都未好,所以要再同老板請多一日假,佢開始覺得我係想呃病假,但明明佢都聽到我咳得辛苦(後尾我真係咳左兩個月先好返),唔知點解佢下意識就覺得我講大話,對我態度開始差。

我的部門工作量不算多,在香港我一個人做三個人既野,係呢邊,我覺得係一個人既野分左比三個人做,所以我從來都無話做唔哂野,甚至一星期有大部份時間我都係上網睇高登連登,因為好多野佢預我要用一個月搞惦,我用一星期就做起,其他野我唔敢講,但香港人工作效率真係世界聞名,所以其實我請多一兩日病假,都唔會影響到任何事,況且我真係病。

後來我先知,呢度好多人詐病唔返工,詐到離哂譜,加上加拿大高度重視私隱,所以唔可以要求對方比醫生紙,連病因都唔可以問,所以要講大話真係比香港容易,香港起碼都要去診所比幾百蚊拎醫生紙啊,呢邊係屋企發個電郵就算。

之但係,如果你都見住個員工係辦公室咳到氣喘,你懷疑對方又有咩用?我返到黎係咁咳都唔會有咩生產力。

好明顯我前老板已經比大量不誠實的員工嚇怕左,然後產生非理性行為,乜都質疑左先。

事件二)

試過我要同IT部門溝通,平時搵開果位員工咁岩放左假,我唯有走去問另一位高級少少既同事,因為果排公司網路系統有問題,所以我無辦法同係美國既同事溝通,又一定要搵IT 部門既人先可以Remote檢查到果邊既辦公室電腦系統係咩情況,於是我本著好好禮貌既態度去問果個IT 人應該點做,問到第二次,佢突然發脾氣,講一大堆野寸我,後來先知唔係我問題,仲要比CEO新請返黎既Director係電話聽到,對方嬲到震,即刻Send左個電郵比我老板,叫佢搞惦呢壇野。

後來我諗諗下,應該係呢位同事下意識係以為我玩9佢,所以一黎就用一種勁惡劣既態度去同我溝通,所以無耐我就完全無視呢個人,行出行入都唔同佢打招呼,因為佢既行為唔值得我的尊敬,佢反而又無啦啦一副好驚既樣。

我唔明白,你發得我脾氣,預左架啦。難道你咁樣寸完人,仲奢望我會同你講野?可唔可以唔好咁好笑?

有事唔係正正經經拎出來講清楚,而係咁樣發脾氣,唔知係咪我好彩,我係香港好少經歷呢樣野。係香港呢,所有Rules 都已經定好哂,大家跟住做就係,就算有幾唔鐘意,都好少咁樣發人脾氣,你要指責人,就必須要有理有據,但唔知點解呢度D人唔洗,只要夠粗魯刻薄就得。

就算我以前在魁省上班,都沒試過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我一直諗唔明點解呢度既人咁奇怪,以為這只是我的公司問題,直至我遇到愈來愈多人,再同其他中國香港黎既移民傾開,問他們在其他機構上班的情形,先發現係呢邊文化既一種。

事件三)

一位華人竹昇同事明明間中都同我食Lunch,仲介紹朋友給我認識,我一直對佢都好客氣好有禮貌,亦從來無要求過佢為我做任何野,但有一日涉及到安排工作時,因為我隻手傷左,我用內部通訊用text message佢(他與我並不坐在一個房間,所以他當日並沒看見我),話要遲一日先幫佢整理公司既舊檔案,比埋時間日期,問佢接不接受,事實上那些檔案是長年沒有人用,他也不會用,只需要有人幫他放好,而我任職於管理信息的部門,所以他會跟我溝通。

佢竟然可以即刻話:你隻手傷左仲可以同我打字?
我:點解唔打得?
佢:你咁講,我隻手都傷左。
我開始嬲,打左一句:咁你用腳打字囉。
佢:你示範我睇。

後來我好嬲,去到佢辦公室,問佢,係咪而家要檔案?!係的話,我地而家拎。

佢見到我隻手真係扎著繃帶,先知道誤會左我。

其實我唔介意你同我講呢件事對你來講有咩重要性,點解你一定要今日做,如果真係好急,我會安排另一位同事幫手。

但係,你走去質疑我話自己隻手受傷係一個謊言,果一刻我覺得好嘔心。

當你以為同一個人熟到某個地步,先發現因為一件關係到佢利益既小事,對方就即刻懷疑你,你先知原來相處左咁耐,大家係無信任基礎,而所謂利益,亦只係對方願不願意在你安排的時間來幫你處理文件,而唔係任何急事,或者重大的工作項目。而幫你做左呢樣野,係咪會幫你升到職加到人工?唔會,只係幫佢慳左少少時間。

我無法想像,有一個地方既人可以短視計較到咁。為左慳兩個鐘頭,犧牲一段關係。

機關算盡,只係想利用你為他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雜務,所以你只要有自身的考慮,不是做100%符合他利益的事,都會引起對方的懷疑,因為他們自己本身就是一個靠欺騙他人來達到目的既人,難怪也沒法信任誰。

信任是雙方的,你懂算計,別人也會,即使對方明明沒有想欺騙你的意思,但因為你的種種懷疑,也令他變得開始對你有所警惕,你會認為他真的是有欺騙你的可能性,於是大家開展了一段虛假的關係,即是心理學所說的自我預言 (Self fulfilling Prophecy)

然後到談利益時,他們就說大家是朋友,你要幫忙。
到你認為大家是朋友時,他會開始跟你談利益。

我不是說大家不能談利益,成年人的世界,互相利用是常事,但是我感覺他為人太過短視,很容易為一點利益出賣他人,和這種人相處,你注定只有吃虧,分分鐘你為他付出完之後,仍然一無所得,而對方則利用你想要的東西和弱點去繼續操控你。

可惜他不明白,我看一個人是看對方的Integrity,還有他本身的格局。

他的小把戲,套用大陸人的用語,就像是一個跳樑小丑,在台下的我都看得一清二楚,所以在辭職後,即使他仍然跟我假裝友好,我都不再和他聯絡。

注意:呢個人係ESTP,我係INFP,大家都係P型人,唔會迫到人太盡,所以就算唔妥大家,都唔會撕破面子,但好明顯我和他的價值觀完全相反。

Saturday, 16 May 2020

多倫多的Mean人(一)

住左係多倫多咁耐,發覺有一樣野就係,有好多人好Mean,係由內到外,不分種族果種Mean (唔好諗住華人就會好好多,受到同化的華人多的是),唔知係咪由細到大都生存係一個極度不友善的環境,佢地好精於搵位寸人,鬧人,尖酸刻薄,想盡辦法令你唔舒服,睇唔起人。

好耐以前有個Red Neck白人後生仔問我之前午飯食乜,我答Chicken Burger,佢會答,You know,I will never eat chicken burger, because it sounds like high school food for me.

其實我唔明點解佢會諗得到Chicken Burger 會同High School 有關係,基本上好多人都食呢種食物,邏輯上係扯唔埋,但係佢可能只想串我個樣後生,同High School student 無分別,但其實我比眼前呢個人年長十年。當然,Red Neck係唔用腦思考既,從來都只係一群睇表面的生物,所以佢地見到乜就會講乜,唔會諗自己講既野岩定錯。我在魁省讀碩士時,半隻這樣的生物都沒遇過,人人政治正確,有禮貌到嚇親,黎左安省做野之後,先見識到原來加拿大的人口質素如何參差。

我係香港又真係無遇過呢種人,寸既人唔係無,但唔會係呢D無關痛癢的地方上面寸,比人感覺質素太低。我時刻都覺得自己好似同緊一班小學生共事,要將自己拉低到佢地個水平思考,為左D白痴無謂野同對方爭論,浪費我既時間。但當地人好多就係咁既質素,Red Neck 的數目多不勝數,基本上十個有六個都係呢種人,所以我唔明點解香港人咁崇洋。

呢個白人後生仔好搞笑,佢好鐘意周圍睇唔起人,但自己又無咩本事,讀完高中,College Engineering 畢業,這是一個非常有需求的行業,而他的朋友都有Offer,但只有佢一直都搵唔到相關既工做 (係佢自己親口講),好彩佢老母離婚後嫁左個律師,而佢Stepfather係我前公司既法律部門做到好大粒(算係CEO的老友記),所以佢一開聲,搭上搭,請左佢入黎做打雜,幫IT部門拉下線,裝下電腦,聽下電話,由最低工資開始做起,佢做左兩年,Keep住搵工,中間都有面試,包括佢表哥都介紹,照計成功率會高好多,咩銀行,咩大公司,但係次次都見唔成功,直至我辭職後,都依然留返係度做,如果唔係靠後父,都唔知佢而家係咪仲匿係屋企量緊地。

從我地第一次見佢開始,佢已經係Socially Awkward,唔識同人溝通,唔會同人打招呼,跟住其他部門經理教佢野,次次對方未講完,佢為左表現到自己好醒目,就會不斷問問題,打斷人地,最後搞到個經理唔想理佢,寧願自己做返。

同時佢一開口就得罪人,試過當住我地成班Chinese 同事面前講起煮食用具,然後話佢唔會買中國製造既鑊,因為All Chinese stuff are cheap,我和同事你眼望我眼,唔知佢有心定無意,但好明顯佢真係好唔Culturally Sensitive,如果有人扯到去種族歧視,佢就大鑊。

又試過我直行直過無視佢,當佢無到,佢會嚇到鳩縮,之後又好聲好氣同我打招呼,我都唔明佢想點。由你開口寸人果刻開始,我都唔會預你想同我建立關係,咁我唔理你又有咩問題呢?但唔知點解佢又會心裡淆底,驚到震咁問我How are you?  連佢上司都係咁,兩個都係Red Neck,我實在摸不著頭腦。到你同佢打返招呼,佢又開始佢既冷漠Mode,如是者來來回回,我無咩耐性,乾脆全部經過都扮見唔到。

其實你唔在乎人,人地就自然唔會在乎你,好正常。你連對人既基本尊重都無,人地點解要采你?

講起種族歧視,有人話,你好難介定咩為之歧視,有時你都唔太肯定,又驚殺錯良民。

其實,呢樣野無咩明顯既分界線。

只要果個人講野令你唔舒服,你就可以投訴,行埋去DIU佢。

你大可以話,what do you mean by XXXX? Are you being racist?

或者同HR講,Last time Person A said XXXX to me, I do not know what he means, but it made me really feel uncomfortable and associate it with my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my race.

重點不在於對方說什麼,而是他說的話令你如何聯想到你的文化背景,而又包含了負面意思。

就算最後比人話你過份敏感,都唔緊要,有殺錯無放過,正係北美的生存之道啊。

比起會殺人的人,他們寧願得罪唔出聲既人。

因為呢邊始終係強盜文化,華人果套果套謙謙君子都係留返係儒家文化圈使用,外族係唔會識欣賞。

兩年來的經驗,令我對人的期望降低左好多,只要有人一埋來我身,我第一件事唔係諗佢會有禮貌地同我建立關係,而係諗佢又想點玩野,我都驚我再住多幾年會變成呢種人。

如果對方竟然好親切有禮貌,我會讚嘆呢個人真係稀有生物,遇到既機率同中六合彩無咩分別。

Saturday, 2 May 2020

政治取態,左派定右派?

朋友之前給我發來一個政治取向測試:https://www.politicalcompass.org/test 

其實我十年前已經做過一次,不過現在又貪得意玩多次。今次發現自己已經變成了文化上偏右(Authoritarian),經濟上偏左(Left),比著我以前一定是兩者都偏左,即是又Left 又Liberal。



這是我朋友的測試結果,也是我十年前的結果:


朋友和我都認為窮人通常都係經濟上偏左,鐘意政府介入,對富人課稅,為弱勢社群提供居所,福利和工作,有錢人通常都是偏右,成日強調自力更生,自由市場,支持私有制。

至於精英階層大多支持Authoritarian(秩序權威),平民階層比較傾向Liberal(自由平等)。

但是為什麼我不再變得Liberal,大概是自己已經失去年輕時那種理想主義的性格,在香港時我總認為人會自律,人性可信,政府不應該過度限制大家的生活方式,要對公眾有信任。

加拿大是一個非常左的國家,行Honest System,講究人權,但是我發現最後輸打嬴要的人總是較多,例如多倫多地鐵因為乘客逃票年年虧損過千萬,想要建立查票制度,竟被不少人投訴侵犯私隱,最後什麼政策都執行不成,一直蝕錢。

如果一個社會口講自由,但完全不提義務,每個人都透過損害別人的利益滿足一己私慾,最後只會造就一堆又一堆的無賴。

而自由與秩序總是對立,你要個人自由就得犧牲大眾利益,我為人想事情比較考慮大局,所以認為適當的控制是必要的。

Friday, 17 April 2020

居家隔離的第32日

今早打電話給政府問失業保險的事,他們說本來我的Case 屬於Borderline,不太符合條件,因為是我主動Quit第一份工,但因為肺炎疫情影響了我第二份工,所以現在接受我的申請,容許我拿完緊急救濟金之後再繼續拿Regular Benefit,所以如果七月再不復工,我可以繼續領保險金直至明年三月,這樣子幾乎一整年不用上班,這裡的福利真的不是香港能夠相比,加拿大,大家拿。

但當然這並不是我的首選。如果可以,我寧願上班賺錢賺工作經驗,因為太久沒上班不是好事,日日留在家雖然很自由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但總有想出去的時候,況且又不能去旅行,一旦出境你的保險金就會被取消,直至你回來加拿大為止,就算你已經花光了,也要你嘔返出來,加拿大政府部門人員平時做事馬馬虎虎,九唔搭八,問非所答,但講到追錢方面可謂效率第一。正常情況下,如果沒有肺炎病毒,我也不希望只拿福利不工作。

相信不用多久加拿大就會學其他歐美國家一樣如期復工,畢竟對政府政客和大財團來說,經濟(利益)才是排第一,人命總是次要的,反正要死的又不是他們。況且羊毛出自羊身上,今年大家拿完錢留在家UN UN腳,明年肯定又要加你重稅,填補空虛的國庫,不復工又怎樣叫大家交稅呢?

趁現在想想哪隻股票值得入貨比較實際。

Wednesday, 8 April 2020

香港和北美的戀愛文化

從香港來了北美之後,我發現兩地男生對拍拖結婚的看法相差得非常遠。

兩性地位:
在香港,不知道是不是男多女少的關係,女生通常佔盡Privilege,男人對她們呵護備至,做觀音兵,好怕自己無拖拍,娶不到老婆,結不到婚。很多港女在適當時候扮弱者,又可以在對自己有利的情況下提出男女平等,香港男生通常都會盡量遷就死忍,然後搵朋友呻。

北美男人對兩性關係的看法是:我非得要找到一個各方面都令我滿意的Partner,絕對不會將就,如果找不到寧願一個人,他們特別看不起公主病的女生,只要哪個女生想要耍任性,發脾氣,一律Pass,絕對不會跟你低聲下氣做兵,要是你總是不清楚自己是否想開始一段感情,他們不會等你,直接Move on,目的性非常強。他們可以對你Gentleman,前提是你要值得,一旦發現你有任何過份行為,他們會立刻收回付出,所以女性很難佔什麼便宜。

結婚年紀:
一般來說,香港男生去到廿八至三十歲就已經結哂婚,在臉書Post 老婆孩子的照片。如果過了三十歲仍未找到女朋友,通常父母親戚朋友會開始關心起你的感情生活,問你要不要介紹對象。

但是北美呢,很多三十多歲還是單身的男生大有人在,不少人更是三十六七歲才結婚,足足比香港遲了六七年。但這群人並非條件不好,相反,他們會投資大量時間在發展個人興趣和事業上面,很多都做到經理VP級別,不會把結婚視為人生首要任務。

理想對象:
香港男生似乎比較Prefer溫柔、聽話、脾氣好、不要有太多主見的女生,最好年輕貌美,我曾經聽過幾個廿幾歲既男人跟我說他的擇偶條件:我希望找一個接受我一切,不會挑戰我,收入比我低一點的女仔拍拖,她會崇拜我,不會離開我,這樣才有安全感。

我問了好幾個北美男生喜歡怎樣的對象,他們一開口就答:獨立自主有性格的女生最吸引。他們最討厭那些沒有自己想法,總是像綿羊一樣服從他人的人,而且覺得女仔愈能幹愈好,證明她們有自己的目標,身上有閃光點,才能配得上自己,完全不擔心女生賺錢比自己多,年紀也不是一個太大的Concern。

我不評論哪邊男生比較好,百貨應百客,各花入各眼,以上都是我有限的親身觀察,事實上每個地方都有不同喜好的人,不過比起亞洲,北美男生單身率和離婚率都比較高,可能不妥協的結果就是如此。

Tuesday, 7 April 2020

加拿大緊急救濟福利(CERB)

加拿大政府宣佈從四月六號起,只要你能證明自己因為肺炎措施而失業,便可申請加拿大緊急救濟金福利,Canada Emergency Response Benefit (CERB),每四星期會發出二千蚊加幣,即是差不多HKD 12000,總共可以領4次,合共4萬多元港紙。先申請再說,查到你是虛報再叫你嘔返出來,都好,幫手紓解民困。

如果你生活在多倫多市中心,又要交租食飯,基本上是不夠花(公寓租金平均CAD 1800 至2500,視乎大小和地段),不過幸好現在很多業主稱租金可以Delay交,所以用這筆錢買食物是有餘的。

我想這段日子大概是人生最夢幻的時刻,不用上班,不用讀書,白白領錢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等經濟恢復再開工,提早過上半退休生活,百年一遇,夢醒了就要開工。

但又這樣說,其實加拿大很多人都在Struggle,事關本地人儲蓄率奇低,一個Household Family一年才儲CAD 5000 (around HKD 30000),現在經濟停擺,他們基本上要靠政府施捨度日。

我們也只是因為平日比較省錢,現在才不致那麼緊張,純粹好彩。

不然我就要像其他人一樣,要去食物銀行和教堂。

以下是我一位失業朋友領到的便當:




一星期只有三日派食物接濟窮人,這個份量足夠星期五六日食用,不過據說味道一般。

Friday, 27 March 2020

居家減肥計劃

加拿大安省政府日前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叫全部市民如無必要切勿外出。

就是因為如此,原本這個時候我已經開始返我份新工,但現在只能留在家裡。

當初離開香港有一半原因是為了逃避強國政權,以為人到了加拿大便安然無恙,誰料現在他們竟然向全世界輸出病毒,遠到冰島都有人賴野,搞到全球經濟大衰退,連我份工都無埋,真係多得佢唔少。

為了減少外出,現在一天只吃兩餐,當減肥也好,自從辭職之後,沒什麼運動,在家吃完泡麵吃甜品,還有一大堆零食,我的體重升到差不多120磅,現在是時候還債。

一起床在家做一小時的帶氧運動+重力訓練。

韓國鄭多燕的小紅帽系列主要是練下半身,跳半小時Aerobics 已出一身汗,有種錯覺以為自己真的運動了很久。



真正有效的Workout 應該是HIIT,即是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中文是高強度間歇訓練, 用全身的力量,在短時間(三十分鐘左右)做出需要爆發力的動作,並在中間穿插長時間的低強度活動來讓心跳恢復,這種運動方式不但可以幫你在短時間內增加肌肉,同時亦燃燒脂肪。

下面這個是HIIT Workout Video,主要練上半身:



我喜歡這個Channel (Group HIIT),做完之後真的要狂飲水,做了五日,現在體重下降了三磅,而我目標是減十磅,看來要再堅持多一陣子。

講真,我不是追求極瘦身材,但也不想看見自己再肥下去,人老了,身體基礎代謝率會下降,以前讀中學時食足五餐都不會肥,現在多吃一口雪糕都不敢,現在不能不減。

Sunday, 22 March 2020

青瓜味薯片




呢隻薯片真係好好味,口感非常特別,就算而家因為肺炎搞到就快世界末日咁,我都覺得此生無憾。

但好奇怪,青瓜味薯片係北美係無得賣,我只可以在華人超市搵到,以前係香港已經食上癮,黎到加拿大仍然好掛住,價錢比本地薯片貴少少,4蚊加幣左右,即係24蚊港紙。

除左青瓜味,佢仲有意大利肉醬意粉味,四川燒烤味,同埋榴槤味,男友見到覺得好surprised,佢話估唔到薯片可以有咁多古靈精怪既味道。

我話,你地本地人食野其實好保守,接受唔到新口味,食黎食去都係BBQ , Salt & Vinegar, Tomato。

佢都表示認同,畢竟亞洲人口多,市場大,商品選擇比較多元化,成日有好多未見過既新產品推出,呢樣野由四年前已經講左好耐,去到近呢一年我先開始唔再比較兩邊既食品選擇。可能覺得再Complain 都無用,默默接受左呢邊就係悶。

其實如果唔係要諗計係呢邊搵錢謀生,純粹過生活,我都接受到,係冬天長左少少,凍左少少,出街食飯無咁方便,同埋成日見唔到朋友,其他都還好,畢竟我係宅女,都唔鐘意成日出去。

不過如果第時真係要退休,首選都唔會係多倫多。

識揀一定係揀東南亞,台灣都可以架,生活成本低,野又好食,當地居民又Nice,夫復何求。

Monday, 16 March 2020

為什麼我不跟本地人做朋友?

我不喜歡跟加拿大本土年輕人當朋友,就算同齡人也只是勉強交談,基本上我是避免和他們深交,為什麼?

一來沒有共同話題,但就算是有一點,只要一深入交往,你便會發現對方比起亞洲人難相處,而且在人際關係上表現得非常幼稚和自我中心。

為了避免他們以為我是他們的奴隸,可以任勞任怨,我通常是保持一定距離。例如他們主動找我,我會偶然才回一兩句,假裝友好,或者他們發神經時,我都會不作聲當看不到。

一旦他們知道你在乎大家的關係,便會中二病上身,任意把自己的期望放在你身上,不斷Message你,不停說自己的事,當你有自己的事要忙時,他們會認為你不夠重視他們,說很多很難聽的話。

廿七八歲人仍然好似小朋友咁要身邊人不斷關注自己,把自己生日放到無限大,你如果不當是一回事,佢就會無啦啦發脾氣。但你明明跟對方都未必很熟,一年只是見一兩次,所謂Attention Seeking Whore,諗起都得人驚,完全覺得莫名其妙。

這些人總是欺善怕惡,喜歡找溫和善良的人當朋友,然後只要稍為對他們好一點,他們便開始當你們是他父母,可以容許他們耍任性,當你向他們兇一點,或者你有很高的利用價值,不得不求你,他們便會表現得像隻聽話的小狗。

我稱呢種為乞兒性格,又稱犯賤。

況且,越是喜歡迫我的人,我越不會理他們,這輩子最討厭有人想控制我,我是一個受軟不受硬的人,而且我在香港認識了廿多年的朋友,全部十幾二十歲便認識,大家出生入死,經歷甚多,像家人一樣,他們都不會張牙舞爪要求我怎樣怎樣,你們這群人算老幾呢?

我們亞洲人講求互相尊重,思考一件事時,一定要考慮大家的共同利益,但英美人完全沒有這樣的觀念。

他們真的很奇怪,剛認識時道貌岸然,表現到非常獨立成熟,但跟你熟了之後,像個任性的小孩百般要求,這時候我真的想說一句:I don't really give a shit to you guys. Leave me alone please.

由於文化和家庭原因,在香港,我很多時需要得到其他人的幫助才生存下去,根本沒辦法學像他們那麼養尊處優,自尊自戀,自私自利,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一旦你不是這樣想,相處時便會處於弱勢,所以我一直不喜歡加拿大的同輩,雙方像是活在兩個星球的生物般。

難怪他們平時也會抱怨自己沒有長久的人際關係,朋友總是換完一班又一班,每次剛開始做朋友時都是好地地,日子久了大家就開始爭吵,最後不歡而散。沒辦法,對於一堆極度自戀的人來說,他人即地獄,當你沒法犧牲自己半點利益去妥協和包容對方時,兩者又如何相處?從來不會欣賞別人,十句有十句都是談論自己,你為什麼不對著鏡子跟自己說話算了?

他們的人生注定是孤獨的,因為根本看不清自己的問題,往往只會怪罪他人、怪責世界。

而我也沒興趣跟自我認知程度低的蠢人做朋友。

所以一般來說,我更喜歡和其他加拿大老年人相處,Babyboomers不是成長於物質相對富裕的年代,知道生活艱難,不會覺得一切是那麼理所當然,待人接物也懂得感恩和付出,同理心較強,和他們聊天是比較舒服的。

至於日常生活,我傾向和其他移民聊天,中國人也好,伊朗,東歐,南美,非洲都是非常好相處的人,大家都是移民面對的難題也是差不多,所以有很多共通話題,他們也懂得互相尊重,禮尚往來。

幸福使人膚淺,痛苦令人深刻,由發展中國家來的人,對生活的體悟,跟本地人完全不一樣,起碼知道個世界上其他地方發生緊咩事先,唔係下下講自己幾時生日。跟他們聊天,輕鬆好多。

憶苦思甜


肺炎殺到黎多倫多社區,而家開始要減少出街食。

男友是半唐蕃,煮西餐叻過我,呢餐由佢負責。

是日晚餐:橄欖油黑醋蕃茄生菜沙律,蘑菇肉醬意大利粉

每個人十五蚊港紙,已經飽到食唔落,要留第二餐。

加拿大雖然好多野真係好On9,但無可否認生活成本真係平過香港好多,只要你唔出去食,留係屋企煮,仲要餐餐豐富,飽到你食唔落,平均每個人既花費只需要一千二百蚊港紙。

呢個時候,你可能會話,車,你係香港落街市買自己煮都係呢個價啦。

但係呢邊既後生仔只要讀完大學,唔係乞食科畢業,專心做兩三年野,唔係周圍旅行Gap year,一般都會有三萬蚊港紙,到左三十歲時,一般都有四至五萬一個月,如果係專業人士,例如搞IT,搞金融,賺得仲多。

買屋無香港咁貴,食野又咁平,只要唔大洗,其實儲到好多錢,想係五十歲前提早退休其實唔難。

當然好多鬼佬慣左今朝有酒今朝醉,完全唔識理財,白白浪費左呢個難得機會。

難為亞洲D後生仔由細到捱生捱死,讀書考試幾辛苦先有個大學學位,出到黎仲要同N個人競爭一個 Low-end position,比人壓價之餘過住有返工無放工既奴隸生活,就算幾精打細算都無辦法買樓結婚生仔,做香港人真係好慘。

即係講緊以前既我。

所以我真係諗都無諗過自己會有一日過住而家咁既生活。

以前係香港一個人住時,食野真係好求其,係個劏房煮個麵,碌個烏冬就算,有時會係百佳買PACK 好哂既餸炒兩炒,煲一煲飯又一餐,由於細到無位放雪櫃,所以唔可以留過夜,唔可以帶飯返工。

好多時放工就係公司飯堂食,廿蚊叉燒飯,廿五蚊兩餸一湯,有得食已經好感恩,食完好快趣返屋企沖涼訓覺。

一係返到屋企樓下食越南粉,有特價,三十五蚊一碗,或者去爭鮮排隊買八舊壽司又一餐。

再唔係食老麥,果陣買左份三號脆香雞翼餐,或者八號芝士漢堡餐已經好開心。

總之平均每月唔可以洗多過三千蚊係食飯度,如果唔係就儲唔到錢買樓,買唔到樓就要一世住劏房,諗起都驚。

男友知道我以前過著D咁既生活真係聽到O左咀,後來跟我返香港探親時,我特登帶左佢去我以前食開既鋪頭(全部都係舊區)回憶當年,佢忍唔住講左句,好彩你賭一鋪黎左加拿大生活。

Sunday, 15 March 2020

武漢肺炎終於來到加拿大

加拿大做咩事都慢人一拍,一個月前仲係度笑亞洲人去超市排長龍搶口罩,搶消毒洗手液,搶廁紙食品日用品,而家終於輪到佢地自己做埋同一樣野。

不過本地人本來就有囤貨既習慣,因為唔係成日有得去超市,通常一出去就買哂一星期就食既野,而家大條道理繼續囤多D。

回想起以前係香港住,行落街就係超市,每次買雞蛋買四隻已經覺得好多,而家真係兩種生活。



但呢班人仍然堅持唔帶口罩。

我都唔知話佢地天真定勇敢好。

後日我就返新工啦,又要搭電車同地鐵,其實我好想帶口罩,但又好驚比痴線佬打。

講真,雖然種族歧視係唔需要理由,想搵機會打柒你就打柒你,不過我覺得帶左又好似異類。



以為西人超市先係最多人去搶野食,點知唐人超市一樣。問題係佢地買果D係新鮮蔬菜肉類,擺得幾耐?



因為大家都開始搶物資,可能有人拎住枝槍周圍搶劫,加拿大人又開始去買槍買子彈保護自己。

生活係北美真係好似自生自滅咁,有事唔好旨意警察保謢到你,事關報得警黎,你已經無左條命,好多野都要自求多福,另外警察好多時都會話拉唔倒,就算拉左都未必重判。

西方人講究自由,你有自由,人地都有自由,人人都可以做自己想做既野,於是變左無王管既狀態,想要有秩序既生活,都係留返係亞洲好。

Friday, 13 March 2020

厚顏無恥既人


話時話,最近網上睇到一個個案,比我之前遇過既事更離譜,原來呢個世界厚顏無恥既人多的是。

樓主的親戚總共一家四口,想移民到美國,未到達前已經開口要求話要係佢地屋企住兩個月先,慢慢睇樓搵屋,樓主勉強答應,反正只係兩個月,算鳩數。點知親戚臨出發前又改口吻,話不如住足半年睇定先啦,到時再決定留唔留低,如果到時唔惦再睇下返唔返香港,等佢老公可以做太空人兩邊飛,同時又唔洗簽死一年租約。

既可以慳錢,老婆仔女三餐都有人照顧,一個唔對路又隨時可以返香港,一次滿足哂三個願望。


 又一個Take it for granted 的例子。

係既,你係滿足哂自己既願望,但係At the expense of other people果種,你只係將自己移民需要付出既成本轉移去你既親人身上。樓主本身已經住左一家四口,如果要招呼埋佢親戚,就變左一家八口,佢將會失去成個家庭既既日常生活。


我唔係一個冷漠既人,朋友有事,我都係第一時間幫得就幫,當然係能力範圍之內。

但點解我對呢D人咁反感?


因為佢地完全唔理自己為人地帶來乜野麻煩。

一)侍著大家一場親戚,覺得打擾人地生活半年都無問題


二)打擾完都算,又唔提比返幾多租金人地


三)呢D貪得無厭既騙徒通常有個共通點:就係一開始就話住幾日就走,哄你答應,然後住下住下就唔走,各種理由,愈住愈長,博你唔好意思出聲,然後繼續佔便宜。


四)住耐左,主人家覺得唔方便,到時想趕你又唔係,唔趕又影響到自己生活,最後一開聲,通常都係不愉快收場。


五)如果佢地無打算獨立既意識,住得係度,自然會有其他野又要搵人幫,對方幫得一樣,之後又會有第二樣,人地只要唔幫其中一樣,佢地又會覺得被冒犯,然後又要怪人。


對呢D人黎講,我地既存在價值就只係被利用,一旦無哂利用價值,就再無Keep relationship既必要。


雖說人性本來醜陋,只是想不到移民後見識更多。

新移民的「受害者情意結」


上篇講起依賴心態,令我想起其中一樣係加拿大觀察到既野。

好多新移民有「受害者情意結」,覺得自己係新來,岩岩來到乜都唔識,好不容易先離鄉別井,無人幫好慘,所以我弱我有理,你地唔幫佢就係衰人。


問題係,無人迫你移民來。你話你走難就唔同,做難民真係無得揀,個國家打緊仗根本返唔到去,呢D人就真係被迫留係度,堅係慘。

透過正常途徑移民,通常都係得幾種:婚姻移民,技術移民,投資移民,三種都係自願。移之前係咪應該自己做足心理和財政上的準備?

有些香港人,平時去旅行飲飲食食,乜野機票酒店都BOOK好哂,咩行程都安排到,識得放上FACEBOOK/ IG 曬命。但一講到移民,唔知點解個思維好似返左去八九十年代咁,明明而家互聯網發達,一早租定AIRBNB並唔難,當地亦有很多租屋網,歡迎長短租,選擇也很多。但佢地完全無計劃利用這些資訊,完全沒有研究過要買/租什麼房子,在哪裡住下來,淨係諗住投靠當地親友,有乜事都係去到當地先慢慢搞,又不會查下當地生活成本要幾多,唔諗住做Research,大條道理住係對方屋企,要人車出車入,無諗過幫手做家務,好似完全失去哂自理能力咁。

你既朋友當初又何嘗唔係新移民?唔通佢地又有朋友係度借屋佢住?係咪你朋友唔係度就唔移民黎?美加都是移民社會,有幾個黎到落地生根之前已經識人係呢邊生活?


係,你係好慘,但人地都有自己的難處,係咪人地滿足唔到你的要求就要發難渣呢?

但係呢D人係唔會咁諗。

佢地平時在香港受太多照顧,養尊處優,一開口求助,屋企人朋友親戚紛紛幫手,黎到加拿大,改變不到自己的香港Mode,繼續張手就來,覺得別人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三十幾歲人都仲係典型港孩思維。永遠覺得自己既利益先係最重要,你既利益係可以被犧牲。


你唔單止唔可以唔幫佢地,仲一定要用佢要求既形式幫,唔可以有自己意見和想法,唔可以保障自己利益,否則你就是背叛佢。點解佢可以咁諗?因為佢覺得全世界都係佢既Slave,你地都係低佢一等,佢肯願意同你做朋友,搵你幫手,係你既榮幸,你竟然唔珍惜?咁就唔好怪佢同你斷絕關係。

呢D人最有趣既地方係,原來移民黎既時候,公司已經比左租屋津貼佢地,但係佢地一蚊都唔想比,所以先住朋友度。


講到自己係受害者咁,根本孤寒人地,闊佬自己,以小換大,著數攞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