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香港人.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香港人. Show all posts

Friday 12 June 2020

網上發問

如果在加拿大有問題要請教,一般都喜歡上大陸人的論壇發問,從幾年前已經是這樣。

雖然近年來臉書多了很多香港移民Group,但我發覺很多香港人,尤其是老移民那班,很喜歡落井下石,為了一些無聊事嘲笑別人的問題不值得問,批評對方無知,不懂去Google,但自己有問題的時候又會寫出來,期望別人幫自己,完全雙重標準。

試過有人問一些領取失業保險的問題,一位老移民不是提供答案,而是直接在下面留言兩次說自己在同一間公司做了二十年都沒有被炒過,你們都是無用的廢物。

坦白說,加拿大公司比香港公司更容易Lay off,因為Restructure而炒掉整個部門的事常有所聞,穩陣如政府也會Lay off一整Team人,與個人能力沒太大關係,我認識一位柬埔寨朋友在銀行IT部門工作,年薪十多萬加紙,一樣要執包袱走人,難道他也是廢物?更何況現在因為武漢肺炎疫情,全國幾乎有25%的人都在領救濟,別人失業又有什麼特別?

我不知道他沒有被炒是因為他職位太低,炒不炒都不會幫到公司節省幾多成本,還是想暗示自己能力強。但你在一個明明是移民互助的討論區裡面公開侮辱他人,一是平時太無聊沒事做,一是心理不平衡,自卑到必須要靠貶底一個陌生人才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

令人更驚訝的是,當我點進去她的臉書一看,發現她竟然是一個有孫仔孫女的阿嫲級人物,臉上還掛著慈祥的笑容,我原本還以為對方是一個無所事事的麻甩佬。

一個如此負面,心地差,惡毒的老人,到底會傳遞一套怎樣的價值觀給後輩呢?我真的不敢想像。

我曾經以為這些人只是個別例子,但群組裡面出現愈來愈多所謂Internet troll,台灣中譯為網上酸民,大陸譯作杠精,反正我不知道在香港叫這些人作什麼,往往酸民的出現,總會令討論變質,充滿無謂的衝突。

我不介意理性討論,但去到人身攻擊,就是離題,浪費大家時間了。

奇怪的是,當我在大陸人建設的微信群或網站發問,情況大大不同。

不知道是不是我幸運,我從沒見過有不相干的留言,也很少見到有謾罵的情況,大家都是熱心提供資訊,各種關心 ,甚至有人寫千字文分享經驗,即使意見不同,也很少有惡意攻擊。他們吵起來的話,一般與政治話題有關。如果有人在群裡面說話尖酸刻薄,很快便會被群主踢出去。

有時我會想,香港人常常批評大陸人如何如何,但其實自己的質素也沒有高到哪裡去,垃圾是不非國藉背景的。

Monday 8 June 2020

習慣跟「鬼佬」工作?

早兩日,有一個不熟的香港朋友的朋友準備移民,在臉書問我在加拿大找工作會不會很難,我說不一定,要看人,主要是當地人不想跟一些沒有本地工作經驗的人共事,因為他們覺得不了解我們的文化,不知道怎跟我們溝通。但如果他們覺得你相處得來,也會考慮請你。

她跟我說,那沒什麼啊,我在香港已經習慣跟「鬼佬」工作,而且自己思想很西化,所以應該不會有適應問題。

我問她,你為什麼覺得自己西化?

她說:因為我喜歡看英美劇,另外我的上司是法國人跟巴西人,一開始我們沒什麼好聊,但後來慢慢混熟了,大家在上班時已經無所不談,所以應該OK。

我聽完沒回應太多,只感覺她可能不太了解我所說的相處問題是什麼。

一)首先,鬼佬有很多種,你不可以假設全世界「鬼佬」都是同一種文化背景。法國人來自歐洲,歐洲文化又不同於美洲文化,而歐洲本身又有很多國家,我不敢說意大利人和法國人的文化是一樣的。另外巴西人是南美人,南美文化跟北美文化根本不一樣。你懂得跟法國人和巴西人相處,不代表你懂得跟美加本地人相處。

所謂習慣跟「鬼佬」共事,其實是一個非常簡化的描述,你在香港遇到的老外,能代表全世界的老外?

我在香港第一份工作也有跟幾個澳洲人做同事,大家充其量只是交代工作細節,不代表我了解澳洲文化。

二)第二,西方人來到亞洲工作,是人家適應我們,即使他們心裡未必看得起黃種人,也知道要調整思想,學懂閱讀我們的文化符號。例如在北美,在社交場合中主動跟人聊天是一種禮儀,但在亞洲則是個人選擇,安靜的人是不會被批評,被批評的只有損害大家利益的人,英美人會了解到亞洲人內向被動並非沒有自信,只是文化差異,他們也會花一點時間學習跟本地職員相處,例如多點詢問對方意見,而不是期望他們主動溝通,或者故意把英語說得慢一點,好讓大家明白。

換到亞洲人移民來北美,則是另一回事。

事關本地人是不會適應你的思維,而是你去適應他們的做事方式。

如果你在社交場合默不作聲,不表達想法,對答都是一至兩個單詞,大家不會因為你的母語不是英文而對你特別包容,你聽不懂、說得慢是你的事,他們只會覺得你冷漠無禮,也不知道該如何跟你溝通,然後失去耐性,不再跟你聊天,以後公司有什麼活動,大伙兒出去吃午飯時也不會叫上你。這裡不是集體主義社會,沒有那種一定要考慮在場所有人的感受才算大方得體的觀念,也沒有人覺得丟下誰是不禮貌的行為。從你選擇不加入團體開始,大家便假設你不希望跟其他人社交,再說,誰也沒有責任去照顧一個慢熱的人。

此外,本地人也會有一個基本假設,你不表達=你不在乎=他們可以依自己想法行事=不用顧及你,除非你主動提出異議,否則沒有人會猜度你的想法,你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都要主動講。比如說,經理要排工作更表,不要期望他會公平的分配工作時數,當人人都爭取,而你不開聲,很自然你會被分配到最少的工時,沉默者總是最先被犧牲,這邊不單行叢林法則,而且還是光明正大地行,沒有人覺得有不妥,即使覺得不妥,也沒有人會出聲。

假如剛好遇到一個非常照顧集體的管理層,那真的是你幸運,但請不要覺得理所當然,只是他個性比較Caring而已。這裡沒有什麼Social norm,人人做法不同,只看你個人能否接受。在香港大家覺得很難看的做法,在這邊可以是Nobody cares,而且難不難看,只是由個別文化的角度出發去判斷,但又有多少人在意你華人那套呢?

這些Canadian/American workplace culture的潛規則,不是你追看多少套Netflix美劇就會了解到。

正如我們也不會因為多看幾套台劇就知道在台灣工作時要注意什麼。影視作品始終是影視作品,不反映社會的全部。

三)很多前往香港工作的洋人(那些從東歐來賣藝乞食的不算),尤其是跨國公司外派到亞洲的Expat,名校畢業是基本,自身擁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即使態度再傲慢,智商也有一定保證,很少說一些毫無邏輯的話。

就算只是在本地中小學當Native English Teacher,也要有大學畢業的資格並且有兩年英語教學經驗,很少只有高中畢業就來到香港工作,加上這群人跟香港一般階層在生活上沒有太多交集,在家長面前也是一副人模人樣(你們是他的米飯班主),所以大家很少見到真正低質的洋人。

至於華人來到英美澳加,加入當地中小企公司打工,甚至是做藍領工作後,會遇到什麼樣的本地人便很難講。

若你是在跨國公司內部Transfer去外國分行上班,水平式橫向移動,階級不用向下流,也許有較高機會接觸到有教養的洋人,但記住,只是較高機會而已。

四)撇除Expat 不講,還有一種鬼佬會出現在亞洲,就是真正熱愛東方文化的老外,會操流利普通話或廣東話,喜歡研究漢學,他們選擇和亞洲人結婚,希望在亞洲終老,這些人很自然地融入當地社群,用東方思維生活,你們之間不會有太大的文化差異問題,然而,這群人終究只是少數,我不會把他們歸類為典型鬼佬。要明白,懂得和他們相處,並不等於懂得和他們國家的同鄉相處。

寫到這裡,我不是說因為大家會遇上這些問題,便不應該移民,我只是想把我看到的現實寫出來。

我相信一個地方如果是適合自己的,所有困難都只是暫時性,早晚會被克服,祝這位朋友好運。

Tuesday 2 June 2020

文化觀察

香港與加拿大的文化差異極大,如果要在這邊生存,不想冒犯別人,必須要注意以下事項:

一)切勿亂開玩笑

香港以華人文化為主導,華人文化又屬於高情境文化,有很多笑話只有我們自己才明白,大家喜歡開玩笑去增進感情,見怪不怪,無傷大雅,但在多元文化的加拿大,這種做法將會為你帶來麻煩,一來其他種族的人不一定了解你的笑話,二來很多人自尊心比較重,對陌生人的信任度不高,你在香港和親朋好友/同輩之間的溝通方式,不一定適用在這邊,當你以為大家的關係已經足夠好,可以隨便開玩笑,殊不知對方根本不接受這一套,分分鐘生氣到絕交不聯絡也是常有的事。

所謂多元文化,實際上代表了你不能隨便亂說話。儘管北美有公領域的言論自由,你罵政府不會被追究,但在私領域裡你必須小心言行,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比起在單一文化的中國語境裡更為複雜,要有相當的文化敏感意識。

最保險的做法是只說事實,不說觀點,不說感受。

二)小心被指控種族歧視

另外廣東話裡面也有很多帶有歧視性的字眼,例如鬼佬,阿差,竹昇仔,印度佬,黑鬼,兩個本土香港人交流時可能都未必認為這些稱呼有任何惡意,整個討論可以很中性,但是當你和加拿大的華人聊天時,即使對方說廣東話,也不一定接受你用這些字眼去稱呼其他種族的人,尤其是自小在這邊長大的華人二代,或者思想上已經西化了的香港老移民,他們很可能對你的用字感到不適。或者我應該這樣說,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不想得罪人,最政治正確的做法還是保持用字中立。

三)千萬不要做伸手黨

你可能會說,這很正常啊,我們香港人一向處事很獨立,很多事都是自己搞惦。

但以我觀察,香港人在工作上獨立,但在生活方面和其他人的關係非常密切,朋友親戚之間常常在小事上互相幫忙,很多認識不久的人願意對你贈言幾句,或者對你提出幫助也是很常見的事,久而久之,大家不害怕向陌生人求助,而對方又真的毫不介意給你一定程度的指引和資源,所以其實香港社會並非如我們想像中冷漠。

但加拿大,特別是多倫多,很多人都是非常斤斤計較,如果你從對方想得到一些資訊(利益),最好自己也有一些資訊在手,以便交換。

假如對方幫了你一個忙,你千萬要說一些話感謝他人,甚至作出其他方式的回報,不要以為人家和你熟,便大安旨意。

否則一次兩次之後,對方便很可能不會再理你。

在這裡表示自己的Sense of gratefulness 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即使有些事情在你眼中只是一個小小的幫忙也好(用你自己的文化觀點為標準),在別人的角度可能也是天大的事,你不能理所當然地認為別人一定有義務要答你問題,或者提供協助,所以你最好有心理準備別人不一定會答應你的請求。

另外,去問別人問題之前,最好自己先做好功課,不要問一些明明上網也能找到答案的事情,浪費他人時間,加拿大人對伸手黨的反應比起香港人激烈十倍,即使大家已經相識一定時間,對方也不一定願意幫一個在你眼中的小忙,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表現出獨立的處事方式,不依賴他人,是一種禮貌,與華人文化中的入屋叫人一樣重要。

四)不要以為自己比中國人優越

在不少本地人眼中,香港人和中國人都是華人,甚至只是亞洲人,黃種人,中日韓台越南大馬新加坡都是同一個圈子的人。

如果有老外分得清楚,也只是他見識多。

很多香港人以為中國學生不留下來是因為英文不夠好,其實不一定,他們有很多人英文說得非常流利,而中國卻能給他們更好的事業發展平台,人脈資源都不用從新累積,加上沒有很留戀西方文化,所以連PR卡也不要。

以大香港主義的心態把優越感建立在其他華人身上,只會顯得自己思想狹窄。

Thursday 28 May 2020

住加拿大的好處

雖然我成日唱衰加拿大,但係我諗都要講下住呢邊既好處,特別是精神上果種。

一)尊重女性

在香港,女生只要穿得清涼一點,已經引來很多狗公觀看,有些更希望你走光,這邊無論你穿得多少布,隔離的男人都不會大驚小怪,亦不會眼甘甘望著你,一來已經司空見慣,二來也怕被告性騷擾。

由於學校教育,男性約會女性時,很少強迫你和他進行親密行為,一定要你親口Say yes 才會有下一步,否則很大機會被人告性侵,更極端的例子甚至有男生用手機錄下女生的聲音,確保得到她的Consent才敢脫對方衣服,所以,日本電影裡那種「壁噹」的浪漫想像,韓劇裡那種半推半就的強吻,很少會在這邊發生,想也別想。女生不會認為這叫霸氣,然後心心眼,她只會覺得你不懂尊重人。

就算在美國電影<格雷的五十道陰影>裡,假如女主角不願意簽同意書,男主角也不能跟她玩SM遊戲。

(當然如果那個男人本身有犯罪意圖,並非正式追求,則另作別論)

另外女生也不會到了三十歲便被標籤為剩女,他們不會用婚姻狀況來定義一個人的價值。

大家不會把結婚生子當成人生唯一目標,三十歲打後還出去讀書進修,轉換行業的人多的是,就算是女性,也不會為了嫁得出而放棄自己想追求的事業。男友的好朋友P君,和他女友同居了五年,那個女生在投資銀行工作得非常出色,但發現自己的興趣並不在金融業,而是時裝設計,於是想開展自己的時裝事業,毅然在三十多歲時前往Stanford讀MBA,兩個人雖然要談遠距離戀愛,但仍然互相支持,男方不會說因為沒有安全感,所以要綑綁女朋友,不讓她追求自己的理想,也沒有催促結婚。

我把這個故事告訴給香港友人,他們第一個反應是,那個男生一定是想趁著女友出去讀書然後搞三搞四,或者直接評價女生很自私,丟下男友一個在加拿大。

有時看看討論區,也發現很多香港人都不能忍受另一邊去外地工作,希望時刻都跟對方在一起。

我不明白他們為什麼總是脫離不到這種狹窄的思考模式,為什麼覺得在一段關係裡必須要佔有?兩個人不結婚不住一起就一定是不夠喜歡對方?支持對方實現理想難道不是愛?

二)不會認為有錢就了不起

在香港,只要你有錢,當上了什麼尊貴客戶,對方的態度就會完全不同。

在北美,如果你擺出一副「我是客人,我有錢」去要求對方為自己最好的服務,對方只會覺得你不可理喻,分分鐘直接反你枱。北美人很重視自尊,認為錢不能買起自己,他們不會認為顧客永遠是對的。如果客人態度太離譜,他們也不會默默忍受,一定會反擊,不做你生意,所以不論貧富,他們對你的態度一律平等,他們可以為了利益向你諂媚,但隨時也可以變臉收回一切。

我想起很久之前有一單關於台灣長榮航空有惡劣客人的新聞,話說有一個體重二百磅的美國胖子乘搭長榮客機到泰國,中途說自己要上廁所大便,強迫台藉女空姐替自己擦屁股,而且還是慣犯,如此惡劣的行為恐怕只有亞洲的航空公司才會忍受,換了是北美公司,他肯定會被白人空姐大媽吆喝,被黑人空少拉回座位,再被列入永久黑名單。

首先不少北美企業有工會,他們很保障員工,不容許公司為了賺一張機票錢,而強逼僱員忍受沒有尊嚴的工作條件。另外就這邊文化而言,每個人都要對自己負責,盡能力照顧好自己,所有空服員只會按章工作,不會因為你是客人就答應你提出的所有要求,所以新聞中的白人胖子並不會有任何作惡機會。

三)幸福的定義

他們認為人生最大的幸福不是賺多少錢,而是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去做。

與人聊天時,如果你說很喜歡自己的工作,即使薪金不多,也沒有人會看不起你,Enjoy what you are doing是一種比較政治正確的說法。

但如果你Show off 擺顯說自己上班賺很多錢,不單不會被大家羨慕,而且會被人覺得你庸俗,很可能馬上轉移話題。他們不是妒忌你,而是真的覺得你很Outdated,當人人都在談論自我實現,而你卻停留在滿足生理層次的階段。

在一個特別的場合,例如大家都是金融圈,地產圈,搞投資,做生意,你談論今年賺了多少利潤,買了哪裡的房子,無所不用其極地Pea-cocking,或者有其社交意義,但如果只是新認識一個人,對方真的不會因為你穿什麼牌子的衣物,開什麼車,住怎樣的地區而對你另眼相看。

這裡很平等,平等到你炫耀任何物質都是Nobody cares。

四) 女生玩運動很平常,特別是踢足球

加拿大有相對濃厚的運動風氣,很多人上班前後健身,去公園跑步和玩飛碟,甚至有女生會和男生一起踢足球,而不會覺得尷尬。

我記得在香港,可能圈子問題,就算讀女校畢業都好,要找一個會玩運動的女性很不容易,很多女生的話題都是化妝,購物,男人,食High tea,明星八卦,姊妹是非,加上自己份工,以及家庭瑣事,而她們會參與的運動,都是行下山,打羽毛球,間中會跑跑步,連游泳也不多,你問她們有沒有興趣踢足球,她們都會覺得很奇怪,認為這是男人的運動,你怎麼會有興趣?而有男性朋友邀請我去跟他的兄弟一起踢波,他們也會對我諸多避忌,害怕和我發生肢體碰撞,怕人說閒話,或者有非禮之嫌疑,顯得處處禮讓,與其踢得不那麼痛快,我最後還是跟一些Tom boy女生踢。

但在這邊,女生似乎被當成是男人看,沒有男人會因為你是女生而遷就你,大家踢就踢,因為爭足球而令你跌倒也不會有人當成是一回事,因為是你自己選擇參與,男生不會特別照顧你,如果你技不如人,還會覺得你累人累物,勸你不要踢,或者提升技術後才再來,反正他們很討厭豬隊友,在社交上抱持「無友不如己者」的心態。

現在我路過樓下公園,都能看到女生在踢足球,總是心想,如果這發生在香港便好了。

Wednesday 13 May 2020

洋為中用的香港人

香港人比起大陸人和西方人,有一個很大的問題。

就是愛把西方文化的個人主義應用在東方文化的集體主義社會裡。

他們會各自在兩邊拿好處,例如愛強調個人自由,做自己,但又不會獨立解決問題,喜歡利用關係和人情搵著數。

如果你是盡情擁抱西方那套,正宗鬼佬,絕對可以保留自我,但前提是你不能麻煩身邊的人,正常歐美人的個性非常獨立,他們不會過份干涉別人的事,也不會讓其他人管自己的事,讀書工作結婚,生活大小事務都是自己做決定,不會要其他人幫忙,即使讓人幫忙了,他們也會想盡辦法回報,他們只會對自己負責任,不希望欠別人什麼。

如果你是家教好的中國人,喜歡靠關係解決問題,互相依賴,那麼對方替你做一件事,定必禮尚往來,下次人家有困難,你也要二話不說馬上幫忙,做足本份,別人請你吃一頓飯,你也會找一個機會請客,絕對不會要對方吃虧。 畢竟內地以前還是保留了農村那套人情社會文化,注重其他人怎樣看自己,重視自己有沒有跟足傳統,但求做到面面俱圓,不得失任何人,就算不喜歡對方,也會客套地對待。這點是我以前跟三位來自東北三省的朋友住了很長時間而觀察到的,他們非常講究義氣,但同樣地,他們也會期望對方有來有往。

可是,香港人在要求別人幫忙時,會說大家是親戚朋友,不要那麼斤斤計較,要有華人社會的人情味。

到了別人要他付出時,他們便會突然鬼佬上身,雙重標準,跟你說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應該靠自己解決問題,然後又說我做人不會介意別人目光,管你們怎樣想。

簡直把香港中西合壁的精神演繹得出神入化。

Friday 17 April 2020

美國內戰中國何以應對

美國內戰中國何以應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VG_55aayy8


雖然視頻的字體設計非常老土和核突,但內容提及到一些黃色媒體從來都沒有提過的事實。

簡要:

  • 美國立國史
  • 美國如何透過掠奪全世界資源鞏固集團利益
  • 美國在疫情出現時如何調控經濟

利申:我不是藍絲,但我覺得香港不應該一面倒盲目崇美,卻又不了解真正的國際政治,世界從來沒有哪一方是絕對正義,只有利益主導。

香港奇怪的地方


 一)香港人常說要爭取民主,但你明明身處一個殖民地,只是宗主國變了,九七前是英國,九七後是中國,而殖民地的本質就是帝國對一個地區的資源掠奪和利益剥削,你幾時有聽過老板會讓工人話事作主?就算有,都只是有限度的參與,前提是你要對老板有足夠價值,不能失去你。但中共都開到聲說留島不留人,成千上萬的強國畢業生來港讀書就業買樓結婚生子,跟新疆西藏一樣,幫一個地方換血,一群理想主義者和泛民政客還大叫要民主,難道不是一個悖論?

二)香港明明是一個資源緊絀的地方,學校醫院所有社區服務和設施都不夠分,但一堆學者偏偏喜歡盲目崇洋,學歐美左膠奉行大愛主義,包容外來人口,忽略本土香港人的利益,人講種族歧視佢又講埋一份,但又從不想想到底哪一方才是弱勢。白皮左膠玩厭了的Concept就輪到黃皮左膠拿來玩,全部照辦煮碗搬過來,好聽一點叫國際城市,實際上東抄西抄。但永遠「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成件事搞到不倫不類。

三)跟很多亞洲國家一樣,香港人很喜歡來自發達國家人口的肯定,哪怕這群人的質素可能不怎麼樣。歐美鬼佬不用說,連日本韓國人只是講一句「香港人加油」,媒體都要日報夜報,有咁大放到咁大,如果對方是賣藝的,大家更會在網上表達支持和課金捐錢,彷彿只要有個西洋人/東洋人加持,就會嚇到共產黨收檔,即刻光復到香港咁。

Friday 13 March 2020

厚顏無恥既人


話時話,最近網上睇到一個個案,比我之前遇過既事更離譜,原來呢個世界厚顏無恥既人多的是。

樓主的親戚總共一家四口,想移民到美國,未到達前已經開口要求話要係佢地屋企住兩個月先,慢慢睇樓搵屋,樓主勉強答應,反正只係兩個月,算鳩數。點知親戚臨出發前又改口吻,話不如住足半年睇定先啦,到時再決定留唔留低,如果到時唔惦再睇下返唔返香港,等佢老公可以做太空人兩邊飛,同時又唔洗簽死一年租約。

既可以慳錢,老婆仔女三餐都有人照顧,一個唔對路又隨時可以返香港,一次滿足哂三個願望。


 又一個Take it for granted 的例子。

係既,你係滿足哂自己既願望,但係At the expense of other people果種,你只係將自己移民需要付出既成本轉移去你既親人身上。樓主本身已經住左一家四口,如果要招呼埋佢親戚,就變左一家八口,佢將會失去成個家庭既既日常生活。


我唔係一個冷漠既人,朋友有事,我都係第一時間幫得就幫,當然係能力範圍之內。

但點解我對呢D人咁反感?


因為佢地完全唔理自己為人地帶來乜野麻煩。

一)侍著大家一場親戚,覺得打擾人地生活半年都無問題


二)打擾完都算,又唔提比返幾多租金人地


三)呢D貪得無厭既騙徒通常有個共通點:就係一開始就話住幾日就走,哄你答應,然後住下住下就唔走,各種理由,愈住愈長,博你唔好意思出聲,然後繼續佔便宜。


四)住耐左,主人家覺得唔方便,到時想趕你又唔係,唔趕又影響到自己生活,最後一開聲,通常都係不愉快收場。


五)如果佢地無打算獨立既意識,住得係度,自然會有其他野又要搵人幫,對方幫得一樣,之後又會有第二樣,人地只要唔幫其中一樣,佢地又會覺得被冒犯,然後又要怪人。


對呢D人黎講,我地既存在價值就只係被利用,一旦無哂利用價值,就再無Keep relationship既必要。


雖說人性本來醜陋,只是想不到移民後見識更多。

新移民的「受害者情意結」


上篇講起依賴心態,令我想起其中一樣係加拿大觀察到既野。

好多新移民有「受害者情意結」,覺得自己係新來,岩岩來到乜都唔識,好不容易先離鄉別井,無人幫好慘,所以我弱我有理,你地唔幫佢就係衰人。


問題係,無人迫你移民來。你話你走難就唔同,做難民真係無得揀,個國家打緊仗根本返唔到去,呢D人就真係被迫留係度,堅係慘。

透過正常途徑移民,通常都係得幾種:婚姻移民,技術移民,投資移民,三種都係自願。移之前係咪應該自己做足心理和財政上的準備?

有些香港人,平時去旅行飲飲食食,乜野機票酒店都BOOK好哂,咩行程都安排到,識得放上FACEBOOK/ IG 曬命。但一講到移民,唔知點解個思維好似返左去八九十年代咁,明明而家互聯網發達,一早租定AIRBNB並唔難,當地亦有很多租屋網,歡迎長短租,選擇也很多。但佢地完全無計劃利用這些資訊,完全沒有研究過要買/租什麼房子,在哪裡住下來,淨係諗住投靠當地親友,有乜事都係去到當地先慢慢搞,又不會查下當地生活成本要幾多,唔諗住做Research,大條道理住係對方屋企,要人車出車入,無諗過幫手做家務,好似完全失去哂自理能力咁。

你既朋友當初又何嘗唔係新移民?唔通佢地又有朋友係度借屋佢住?係咪你朋友唔係度就唔移民黎?美加都是移民社會,有幾個黎到落地生根之前已經識人係呢邊生活?


係,你係好慘,但人地都有自己的難處,係咪人地滿足唔到你的要求就要發難渣呢?

但係呢D人係唔會咁諗。

佢地平時在香港受太多照顧,養尊處優,一開口求助,屋企人朋友親戚紛紛幫手,黎到加拿大,改變不到自己的香港Mode,繼續張手就來,覺得別人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三十幾歲人都仲係典型港孩思維。永遠覺得自己既利益先係最重要,你既利益係可以被犧牲。


你唔單止唔可以唔幫佢地,仲一定要用佢要求既形式幫,唔可以有自己意見和想法,唔可以保障自己利益,否則你就是背叛佢。點解佢可以咁諗?因為佢覺得全世界都係佢既Slave,你地都係低佢一等,佢肯願意同你做朋友,搵你幫手,係你既榮幸,你竟然唔珍惜?咁就唔好怪佢同你斷絕關係。

呢D人最有趣既地方係,原來移民黎既時候,公司已經比左租屋津貼佢地,但係佢地一蚊都唔想比,所以先住朋友度。


講到自己係受害者咁,根本孤寒人地,闊佬自己,以小換大,著數攞盡。

移民前要調整的心態

移民美加前,有一樣野好緊要,就係要調整你的心態。

唔好諗住依賴任何人,包括當地的朋友,親戚,伴侶。

北美文化比華人文化更重視個人既獨立性,對方幫你係人情,唔幫係道理,唔好諗住大家係一場朋友或親戚,就用血緣關係/感情道德去綁架對方,覺得人地係有義務為你做任何事。

選擇幫不幫你,在什麼層面幫你,幫多少,什麼時候幫,都是對方的自由。

千萬不要見到別人幫你一個小忙,便覺得雙方已經係熟人MODE,然後獅子開大口向對方要求更多,而人地唔肯就嬲左人。

在北美,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朋友之間盡量都不會涉及太多金錢來往,也不會太強調要對方承擔什麼義務和責任才稱得上好朋友。

大家有共同興趣和話題,可以一起出去進行某些活動,就算是朋友。

如果你自己有什麼個人困難,最好自己解決,不要理所當然地去麻煩你的朋友。

就算你要求助,都最好自己先努力盡一部份的責任,才向對方請教,千萬不能做伸手黨,期望別人白白為你解決問題。

比方說,你不懂報稅,最好先自己研究一下有關法律和稅務系統,想到有什麼問題才問人家。可是很多新移民會這樣說:「我不會報稅,你能幫我嗎?頂多請你吃個飯!」

要是別人不幫,他們便馬上不來往,從此斷定大家不是朋友關係:

—明明我都說請你吃個飯,那麼小的事都不願意幫,你這個人根本不靠譜,我還跟你做朋友幹嘛?你簡直無情無義。
—你移民過來這麼久,都報了這麼多年稅,一定很熟悉,為什麼還不願意幫這個忙?
—只是因為我們是新來的才什麼也不懂,你以為我們很想找你幫忙嗎?不幫就拉倒!

有很多人投訴自己的朋友親戚移民後都變得冷漠,好像只顧自己的生活和利益,完全不重視人情味。

問題是,很多人當初移民來的時候,都是靠自己一手一腳解決問題,過好自己的生活。不是說不幫你,但是如果你有強烈的依賴心態,一心打算投靠別人才移民過來,人家又能幫你多久?

很多時老移民甚至已經來了很多年,根本不熟悉新移民的困境,沒什麼可以幫上忙,你也不能怪別人。

你可以向人請教,我相信很多人願意分享經驗,但不見得人人都必須要參與你的事務才顯得大家的關係夠好。

可能我自小在香港時已經習慣一個人生活,沒有家人,所以剛剛來到時,即使別人只是幫我一個小忙,我也是感激不盡,想辦法回報,而不是抱怨別人為什麼沒有Take care 自己的生活。是的,我是什麼也不知道,但我也需要盡自己能力去解決,而不是指望其他人。

如果想這邊的人幫助自己,首先要學會付出,不要讓人覺得你是Free loader,你要先踏出第一步,人家才會有可能Meet you in the half way,因為在這裡,Respect needs to be earned。

我不評論這種文化好還是不好,也不跟東亞的集體主義文化比較,因為各有特色,各有好處壞處。但加拿大就是行這樣的法則,自己要入鄉隨俗。

Thursday 5 March 2020

移民後最好避開中國人?


遇過好些剛剛從香港來的新移民,通常對大陸人有很多不滿,又非常嫌棄所有與香港有關既事物,他們總是口口聲聲說要搬到遠離中國人的地方,最好只跟本地人來往,但是幾年過後,還是回到華人圈子較多。

為什麼?因為本地人的圈子不是你說融入便融入,而且組成加拿大人的族群,並不只有土生白人,而是由各個民族的人組成,歐洲,南美,中東,印度,南亞(印尼、菲律賓、巴基斯坦),東亞(中日韓台、馬來西亞、新加坡) ,每個GROUP各有自己的文化和語言,他們對同一事物的看法和價值觀可以完全唔同,而你對其他國家的文化有多了解?

如果你是指希望跟土生加拿大白人來往,首先你要懂得對方的話題,例如冰上曲棍球、酒吧文化,你有沒有興趣去知道?人家從小到大喜歡的電視節目、當地知名人物、明星,你能說出個一二嗎?除非你本身在那邊長大,或者自細已經對北美文化十分嚮往,否則真的很難搭訕。

宥時莫說是FOB (Fresh off the boat,意指剛下船的新移民),就連一些ABC, CBC 也不一定熟悉這些話題,事關很多華人二代雖然英文流利,但他們的家人只生活在華人圈裡面,特別是那些有一大群親戚在這邊落地生根的大家族,每逢周末就是相約飲茶,在屋企就是打邊爐看TVB,假日就飛返香港探親,你問他們對白人文化有多了解,他們也可能答不出。

不是討厭中國人和中共政府,就代表北美一定適合自己。

當年香港人只想找個地方避難,而幻想到外國像天堂一樣美好,到頭來卻十分失望,發現加拿大基建落後,政府效率低,抱怨鬼佬思維不及華人靈活,加上種族歧視、找工作不順,在日積月累的情緒下,認為所謂自由民主的制度也不過如此,隨著中國經濟愈來愈好,他們便開始幻想只要回到中國生活,一切便會很完美,於是看到香港年輕人出來示威,便顯得十分不屑,最後變成大家口中的藍絲。

海外華人的兩難,正正是對白人主流文化沒有歸屬感,但又接受不到中國那套政治制度。

所以,其實有沒有必要討厭整個族群呢?我個人經驗是,無論是香港人好,大陸人也好,都有我討厭和喜歡的人,他們當中有幫過我的,也有害過我的,其人品與原居地無太大關係,但由於我太習慣跟華人來往,太懂得華人那套相處之道,只有他們能讀懂我複雜的溝通方式,所以我不會說要避開他們。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不要以為只要對方是白人,就一定好相處,無知傲慢自大的Red Neck多的是。

到底香港還是加拿大機會多?


自從搬來多倫多工作之後,我在偶爾的機會下加入了一個Facebook group(香港人在多倫多),裡面有很多不同年代移民來加拿大的香港人。

有七十年代就來尋找機會的老華僑,八九六四時還是中學生便跟著家人移民來的中年華人,亦有在九七前後移民,後來回到香港,最後又帶著子女「再回流」加拿大的香港中產家庭,也有從沒到過加拿大,但在佔中前後對香港前景感到憂慮才「走難」來的年輕人。

Group裡最常提到的話題之一就是在加拿大找工作。

很多香港人當年回流香港,很大部份原因是因為找不到適合的工作。注意,是合適的工作,不是找不到工作。如果在唐人餐館打工或者在超市收銀(Labour) 都算是工作,那其實加拿大還是有很多選擇,問題是並非人人願意甘心放下身段。

很多人以前在香港可能高薪厚職,以前
在香港有一堆下屬被他管,但來到加拿大只能被人管,職位低幾級,落差太大,又或者假假地算是一個白領/專業人士,因為語言障礙,各種文化差異,種族歧視,來了好幾年,還是沒辦法找到對口的文職,最後只好帶著年幼的孩子回去。

所以我小時候在香港認識過一些同學,他們雖然在加拿大出生,但從來都沒有在這邊讀書或生活,直至大學才回去,就是因為父母當年覺得香港機會較多,不想留加,如果想要外國身份,還是送下一代出國讀書比較容易,自己留在家鄉拼事業就夠。

言歸正傳,Facebook 裡面有很多人覺得反而香港機會少,加拿大機會多。我覺得很視乎以下因素:

(一)   你的行業
(二)   你的年紀
(三)  你的英文水平/文化融入程度

IT 的,來加拿大(包括美國),機會和薪水肯定比香港多,Workload也比香港少

做金融投資的,大多想回香港,加拿大的市場基本上比較靜,當地做BIG 4 的人可能連IPO 都沒聽過,有群友在溫哥華中小學畢業,多倫多大學讀金融,在加拿大找了很久都找不到 i-Bank工作,最後要南下美國華爾街才得到一個機會,然後內部申請調派回香港分部,從此除了探親以外不再回加拿大,事關對他來講,加拿大機會「少」。

做藍領工作,通渠、裝修、洗衣機/冷氣維修,可以考慮來加拿大,當地非常缺人,入行者大多收入甚豐,我認識一個師父六十多歲,幫人修理水喉,一個月接三個CASE,已經夠生活,每年還有閒錢去南美渡假

加拿大職場有一個好處是沒有年齡歧視,或者是不能有年齡歧視,原因是他們非常著重私隱,而且為了保障就業公平,見工面試時僱主不能問你年紀,婚姻狀況,生育意願,宗教背景,拿什麼VISA(當然他們有辦法旁敲側擊地推測真實狀況)但普遍來說,你在CV 上面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即使不顯示畢業年份,僱主也不會特別在意,只會問你有關技能和經驗的問題。

即使年紀較大,四十以上,仍然可以和剛畢業的Fresh graduate 一樣得到Entry level position 的工作機會,公司沒有人會白眼你,我曾經有大媽同事一直做Receptionist,直至五十歲才轉到一個會計職位,最後還升了職。不同於香港,年紀大了再轉行,很多時公司未必願意接受。

至於英文水平,很簡單,英文越好,愈能融入主流,當然機會愈多,加拿大的公司等著你,可是如果英文非常一般,甚至沒法和當地人溝通,則只能留在華人圈子找工作,自然認為返香港較好。

我個人認為以上因素的影響次序如下:

行業>英文水平/融入主流程度>年紀

意思即是行業機會愈多,英文水平愈好、愈能融入主流的人,愈傾向留在加拿大發展。

不過當然還有其他影響因素,又要看是哪種行業,想到再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