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來到這邊讀書時,和中國同學聊天,大家一致發現和當地人溝通時,他們傾向對於一件簡單無比的小事,也會解釋上半個鐘,他們說話不跳邏輯,事情發展從A-->B-->C-->D-->E都交代得很清楚,反而我們溝通時喜歡從A直接跳到C再到E。
有次上Youtube看TVB的Big Boys Club,見到美國ABC歐陽靖(MC Jin)主持節目,也發現對比起其他香港土生土長主持人的說話方式,好明顯他比較執著於描述事情的細節,令觀眾聽起來有長篇大論的感覺,連拍檔也禁不住要打斷他。
然而,當我跟加拿大人聊天,反而被人認為我說話過於精簡,不作任何補充,他們沒法知道我背後的意思,也沒法搭上話。
這個情況一直持續了兩三年,後來我才發現,因為加拿大是一個低情境文化的國家,而東亞地區則屬於高情境文化,當人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時,所要表達的訊息量也有所不同。
在高情境文化地區,人和人溝通非常仰賴共同文化背景,彼此有著高度相同的經驗和期望,你可以長話短說,言簡意賅,因為你的訊息與情境的相關度非常高,只要對方在那個地方生活多年,就能在極短時間掌握到你的意思。
在低情境文化國家,個體在思想上,價值觀上的差異性非常大,每個人的生活經驗和背景都可能非常獨特,你無法假設自己表達的事物一定能被對方理解,所以必須加以描述細節,清楚表達當中的邏輯關係,才能讓別人明白。換言之,當你在這些國家生活的時候,表達變得非常重要,因為每個人也不了解你的背景,你有責任去陳述和解釋自己的觀點。暗示、旁敲側擊和話裡有話都是很不得要領的溝通方法,只會製造更多誤會。
總結下來,凡是歷史悠久的國家或民族,包括東亞(中日韓)、中東、巴西、俄羅斯、非洲、希臘和意大利等族群多元性較低的地方,都屬於高情境文化(High Context Culture),至於新大陸,英美澳加等充斥著不同新移民族群的地方則屬於低情境文化(Low Context Culture)。
一個文化的情境度是相對的,當中有一個光譜/維度,所謂高情境文化與低情境文化都是不同文化間彼此相對而言。希臘對於美國是高情境文化,對於中國則是低情境文化。
如果你在一家跨國公司工作,裡面有不同國藉的同事,那麼最好使用低情境文化的溝通方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