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4 July 2020

職場溝通學

最近在參加一個加拿大職場文化溝通的Workshop,總共有四期,現在剛好是第一期,班裡有來自非洲,中東,伊朗,韓國,孟加拉,西伯利亞,東歐的同學,都是剛剛移民來加拿大的人,因此我要學會聽不同口音的英文,非常具挑戰性。

導師叫我們談談在加拿大工作時遇到的問題。我突然想起之前上班的時候體會到很多文化差異,跟香港很不同。

這邊職場/生活上都注重反饋(Feedback),或者正確一點來說,叫表達自己。

因為大家來自不同國家,文化背景不同,所以沒有人能夠猜測你言語背後的意思是什麼,所以把話說清楚很重要。

在東亞文化裡面,我們比較注重聆聽,意會對方的言下之意,大家不會把話說得那麼直白,也不需要畫公仔畫出腸(香港諺語:你畫一個卡通人物時不會連裡面的內臟都畫出來,意思是很多事情在表面說了就是,不需要再多加解釋)。香港的職場其實算是偏近西方,傾向在電郵裡把事情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何做,怎樣做,有什麼期望,希望怎樣的結果,通常都會白紙黑字列明,對於中國跟台灣同事來說,我們顯得很囉嗦,他們總是開玩笑問道:呃,你的意思不是已經很明顯嗎?有什麼好說呢?

到了加拿大,香港職場的溝通方式竟然不夠直白,很多事情我以為對方理解了,不用我多說了,沒想到對方原來根本意識不到,而我還認為他們在裝傻,結果產生很多誤會。

例如在香港,別人請求我們做一件事時,如果自己不願意做,在拒絕別人時都未必會直接說明,可能只是不回應,逃避回覆,或者說再想想看,接著「無左回事」,對方也會明白。

但在這裡可以直接Say No,我不要,謝謝,讓對方知道,我最多加一句Thanks for asking,Thanks for thinking of me。

在這邊,你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你希望如何,不希望如何,你想談論什麼話題,不想談論什麼,都要自己主動說,才會被大家Acknowledged成為一個Fact,讓對方知道該怎樣和你相處,否則,別人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假設和你共事,沒有人會猜度你內裡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人家問你吃不吃甜點,你不吃就不吃,不要支吾以對,然後說等一下再吃,但原來不吃,這是令人十分討厭的行為。

如果別人幫了你一個忙,你只說了一句謝謝是不夠,還要表達給對方知道他的幫忙為你帶來了什麼好處,你如何欣賞對方的做法,都要一字無遺地說出來,不然他以為你只是禮貌性地說感謝,覺得not a big deal,下次便不一定會再幫助你。

但換了在華人社會,你為了對方幫助了你一個小忙而說一大堆感謝的說話,很可能對方覺得你太誇張,甚至有點虛偽,不夠真誠,令彼此產生距離感。

所以在北美如果想拉近關係,必要要懂得把一堆小事化大來說,而且有多正面說得多正面,對方才能感受到你的誠意。

如果你默默做事但不出來Take Credit,別人便假設你不在意你的工作,不在意承擔更多責任,不在意被老板認可,也不在意升職。

在華人員工眼中可能這叫邀功,不夠謙虛,甚至引來其他組員妒忌。

如果在北美,表現自己是很正常的事,有做過不怕說出來。當然,明明沒有貢獻,但又跟老板說謊裝扮成自己的功勞,也是不被接受的行為(當然做這種人也有很多),但總括而言,表達是很重要,有做什麼,做了多少,發現有什麼問題,必須跟老板匯報,即使你老板完全不跟進,不追問也好。

原則上就是,你說出來=/=有做,但你不說一定=沒有做。

其實這個原則套用在香港/亞洲職場也是適用的,但不知道為什麼中文的社交媒體上面總是流傳很多文章,把主動跟老板溝通,提及自己功勞的人描繪為負面形象,反而默默做的員工才是最偉大最委屈最無辜最應該受歌頌,這樣會不會有點誤人子弟呢?

No comments: